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一起去中国乡村支教吧!

拒当键盘侠!我们一起来拯救快乐童年!

鸿葭DreamNovation 诚挚地邀请小伙伴们来参加我们9月28日(周一)晚6点半到8点在Hart House North Dining Room (二楼)的社团招新分享会!让我们一起倾听鸿葭志愿者的经历,了解我们的社团,加入到暑期支教的队伍当中!我们一起努力,让星星之火,烧红透天!

当然,如果你想深度了解鸿葭所做的事情以及未来的规划,请读系列图片下面的文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作者是鸿葭创始人之一,现任鸿葭理事长——阎述良。

Capture.JPG


Capture1.JPG


Capture2.JPG


DSC01747.JPG

 
-------------正经文章分割线--------------

“想说却还没说的,还很多……”—— 《山丘》

本来打算在广州培训的时候就把这篇文章写了,结果拖着拖着,今年的鸿葭夏令营总结会都开完了,还是没有写出来。现在窝在贵州遵义的宾馆里面,回想着过去几年来的努力和今年的一些讨论,感觉一定要有一篇总结性的文章。它的意义也在于分享这个团体是怎么走过来的同时,梳理一下未来的工作方向。选择遵义这个地方,毛主席的这个标题,也是希望鸿葭能够更好地发展、更贴切地解决一些实在的问题。站在巨人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眺望远方,鸿葭的新生好比“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接触乡村教育是从2010年的小满时开始的,那时候的工作还放在建图书馆上。2010年的项目结束后,10月份,我和翰琳再给枣市的孩子们打电话的时候,孩子委屈地说图书室没有像我们在的时候那样频繁地开放了。2011年的六月末,离开虎踞小学的时候,当时的图书管理员陈小燕老师对我说“这个夏天还是有遗憾的,你们没有做完的事情,交给我吧!”。2012年的夏至,离开火田的时候给若然发短信,觉得这一年还是有很多没有完成的东西。2013年,火田的图书管理员艳平对我说她还是对项目有遗憾的,希望明年能够补上。后来,可惜……。
从2010年开始,每一年的图书活动都会多多少少留下一些遗憾。觉得自己每一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办法给孩子们一个最好的四周。每次反思的时候,都感觉如果在做事情之前有更好的准备、更加专业的培训,加上自己多年的经历,应该会弥补上一年留下的遗憾。这也是为什么我连续四次都到湖南省茶陵县做同一个项目的主要原因。到了最后,特别是经历了2012年江西访点的一幕,我对自己过去所做的事情产生了怀疑。从自身来说,我根本没有办法在短短几周时间引导孩子们“让阅读如呼吸一样自然”。而我本身,作为一个四年的志愿者,依然没有办法引导孩子们走向正确的阅读道路;除了多读书,也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阅读方式。同时,我也不能像专家学者那样给当地的学校和老师们开一剂方子,解决一些非常实在的问题。而且为了自己项目的成功,还会出现和学校老师“抢课”的情况。后来的反思中,觉得在乡村教育资源依然非常匮乏的情况下,类似的项目应该持之以恒地坚持当地化和专业化,而且两手都要硬。而我们短期志愿者,则应该将我们自身的优点最大化的同时,尽量避免对当地的打扰抑或自身产生所谓“遗憾”的心情——扬长避短地、简单地做一些我们能够出色完成的事情。
两年前,有一个小孩子告诉我,我们去年走的时候他们哭了好久好久。听到了之后我很欣慰,毕竟在短时间内和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说明我们对他们还是有一定影响的。可当校长告诉我,每年都会有几个孩子因为不能平复自己的心情而导致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我忽然又感觉对不起他们,打扰了他们本来平静的生活。我可能有一些功利,但如果学校安排的期末复习能够让本来上不了县中学的孩子们考到那里,我宁愿不去“抢课”,宁愿不让他们在期末的时候和我们见面。因为孩子们,相比书籍,对我们志愿者更感兴趣。正因如此,我们每一次的志愿活动都会给当地社区留下一些影响——好的志愿者则会给当地留下非常深刻的影响,但可遇不可求。
其实我们早就知道,志愿者不是救世主,能够带给他们的也很少,而志愿者们从孩子们身上学到的,却又终生难忘。所以,当志愿者们没有办法像已经扎根基层,——能够受得了在我们眼中那非常恶劣的环境的老师们一样,每天陪伴在这些可爱的孩子们身边的时候,我觉得短期的志愿项目应该以快乐为主,让孩子们和志愿者之间保持那种最基本、最单纯的关系。而之后做项目反复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不要打破他们原有的生活和学习规律。这也是为什么最后选择做支教夏令营(或者暑期支教)最重要的原因:在不打破他们原有生活和学习规律的前提下,放暑假的时候,跟当地的社区和学校一起,为那里的留守儿童做一些切合实际的事情。从社区方面,半个月的夏令营能够让孩子们有一个有意义的活动场地;从学校方面,能够让孩子们开拓一下眼界;从学生方面,哥哥姐姐们的言传身教能够让他们更好的认识自己和这个世界。去年的一个学生家长对我说,孩子很佩服我们这些志愿者,并希望以后有机会跟我们一样,把爱带给他人。其实,我们没有刻意去宣传什么“将爱洒满人间”(虽然这个是今年团队的一个口号),只想让孩子们通过这个经历,知道我们会一直在那里陪着他们——暑期和将来。做项目的时候,也是希望有能力的志愿者能够通过这次机会深入的了解现在农村的精神面貌和小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当项目组对志愿者没有硬性目标的时候,志愿者才能够完全掌握自己的支教经历,自己为自己设定一个切合实际并且可行的工作计划。将来,当志愿者有能力的时候,希望这段经历能够促使他们再次回到这个平台,或者通过其他方式一起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今天播下的火种,希望明天能够燎原。

向前的时候总会有一个声音回响在脑海中 —— 我们所做的是否真正对孩子们负责。以前的实践说明走的路子是有问题的,当无能为力拨乱反正的时候,我的决定是另辟蹊径。那时候,我没有办法给她一个肯定的答案,因为我也不知道。但我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革命常常不是先学好了再干,而是干起来再学习。我不是算命先生,一万年以后的事情还是要看这一万年内发生了什么,那时候我也只能说出个大方向,傲娇的我也不愿意去画饼。而这个决定,也分裂了一个本来团结的集体。可我并不后悔,因为只有人民,或者当地的老师们、家长们和孩子们,能够公正地评价一个项目。而这个新的项目,必须是能够结合现代农村现状的,能够使志愿者们和孩子们平等交流的。
刚起步的时候,我们步履蹒跚。不过无论得意,失意,起或是落,我们都在始终坚持着。而这份坚持,让我们在苦苦求索中,蓦然发现了一缕亮光。当界首的老师告诉我,志愿者的上课方式很新颖,孩子们很喜欢,甚至自己将来也要尝试类似的授课方式时,我知道我们成功了;当参加夏令营的孩子因为丢了自己亲手给妈妈做的簪子而痛哭的时候,我知道我们所设计的课程是很有质量的;当孩子家长告诉我她的孩子有改变的时候,我知道我们尽责了并且能够给孩子们传输一些社会缺少的正能量。从13年开始,我们不断地摸索,虽然总在做不同的尝试,可我们从来都没有丢掉当初开创支教夏令营的初心——让志愿者孩子们的关系回到最初、最单纯的爱。过往,我们也对项目做不同的尝试和改变,但都秉着能够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一有意义的活动中来,以及让更多的人通过亲身经历来了解中国贫困地区的教育情况的两项基本原则。
在刚开始做支教夏令营的时候,我们的志愿者们还缺少对这个项目的正确认识。他们虽然相信项目的理念,但是却不知道怎么样能够更好的展现自己和这个项目。在不断地尝试和总结之后,我们有了一套能够和当地学校深度合作的方案和让志愿者们迅速成长的方法。通过和学校老师和领导的一起反思,我们逐渐有了能够让支教夏令营变得更加有意义,并将它的影响扩散到整个村小乃至镇中心校的规划。借鉴之前的经验,将来,我们会对老师进行专门和专业的培训。同时,让志愿者和当地优秀的老师们共上一节课。通过不同的活动让志愿者们和老师们能够更加亲密地接触,互相打开心扉。让能够在当地陪伴孩子们的老师们,把“爱”以及夏令营的理念传播出去,长久的在学校扎根、发芽。如果可以,我们将会持续纵向发展,一个镇一个镇地做起。“星火燎原”,正是鸿葭发展的适当的描写。看一看我们在界首的努力,对1+1或者是1+N的期待,对鸿葭和学校深度合作的展望,就知道这个“星星之火”,距“燎原”的时期不远了。
去年坐火车翻越雄伟的秦岭的时候,内心曾千万次的呼喊“感谢中国共产党”。因为在蜿蜒绵亘的秦岭上修建的“天路”确实令人叹为观止。一路走来,同理,也要感谢那些能够让鸿葭起航并腾飞的好人好事。没有你们的帮助,就没有鸿葭的今天,没有这个我们引以为豪的项目和一个个可爱的志愿者。同时,也要感谢界首小学对我们社团的信任和支持,共同努力才有了今天的初效。而对于我个人来说,首先要感谢父母所创造相对宽松的环境,以及之前的志愿和管理经验。还有就是一路走来的成员,郑重的说一声感谢——感谢在危机时刻对未来的信心和我的信任。在最困难的时候,你们的信任让我看到了光明和成绩,提高了我的勇气。

现在在贵州龙洞堡机场写最后的结尾,这时候同学们已经各奔东西。展望未来,希望能够坚持支教夏令营的同时,为依然在贫困边缘挣扎的学校做一点实际的事情。刚刚结束的贵州之行让我看到了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可爱和坚持。他们也对我们的项目提前做出了很多的思考以及建议,非常感谢!但是,看到一个离县城还算比较近的镇中心小学所面临窘迫的教学环境的时候,我觉得鸿葭应该做更多的东西。作为一个平台,我们应该呼吁社会上有能力的人来关注贫困山区的教育状况。很多学校,他们的硬件和师资力量并不很充足,甚至十分匮乏。
当种获乡中心小学的王校长说老师们想上网备课,通过网络的方式让孩子们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以及更旷阔的见识,学校却无能为力的时候,抑或因为没有到外面看看的机会,使从事教育行业多年的老师们的思维方式依然停留在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的心是很痛的。这也激发了我,觉得鸿葭应该脚踏实地的去办一些解决根本问题的事情。比如从给种获乡中心小学寻求二手电脑捐赠开始,然后到深度的教师培训,甚至通过教育心理学的培训让乡村教师们更加系统性地了解、理解并且最后疏导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我很清楚,鸿葭永远没有办法一下子解决这么多的问题。至少没有办法通过自己的力量来解决种获乡中心小学所面临的困难。但是我们会尽所能的去关注他们,并且呼吁广大社会一起和我们关注这些还没有机会接触到外面的世界的贫困山区的学校。
在此,也呼吁我们的志愿者,向更多的人推荐我们的支教夏令营。从一个点、一个村、一个镇子开始,深度和当地学校、老师、社区合作,从小范围逐渐扩散影响。我们不是预言家,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彻底地做出改变,但是我们这种有计划地深入一个地方的方式使我坚信,星星之火必可燎原!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社会人士加入我们,和我们一起关注偏远学校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身边的人开始整合资源,然后通过不同国家的社会组织的一起关注,乃至和全世界华人的一起努力,从点滴做起,逐渐扩大。它不是一个“有可能”,抑或“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可以通过我们共同努力,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因为不安而频频回首,无知地索求,羞耻于求救。不知疲倦地翻越每一个山丘。越过山丘,虽然已白了头……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 《山丘》

2 个评论

曾经看过一些关于支教是否有意义的讨论。其中我比较认同的一个观点是:短期的,没经过系统备课的支教是毫无意义的,更不要说对大多数支教者而言,所谓的“支教”不过是对他们自身起到了一次精神上的洗涤,甚至是一种带着猎奇心态的“拓展训练”罢了。而留给孩子们的,只是一些确实新奇,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外面世界的见闻”而已。

有这笔钱,不如以合适的,有监管的渠道来支援那些扎根在山里的老师,想办法改善他们的生活,想办法提高他们的素质。而不是衣着光鲜的去山里面充当大哥哥大姐姐模样的“爱心小天使”。
一直在学教育、一直都听到disadvantage students无处不在、一直心系教育、国内教育、然而自己的双脚却越走越远了、、、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