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华人孩子把中文当成外语学

近日,美国《大西洋月刊》刊登的文章《美国中文学校的变化》引起了人们的热议。洛杉矶华裔记者、博客作者奥德丽·克利奥·叶在文中回忆了儿时学习中文的经历,并总结了现在美国的周末学校与过去不同的“新常态”。

3.jpg


美国的周末学校是什么?在美国的华人小孩是怎么学中文的?他们的中文和英文一样棒吗?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采访了多位在美国生活的华裔,了解他们学习中文的途径与方式。

周末学校与孔子学院

美国的华人孩子要学习中文,有多种途径可以选择,最常见的方式是去当地的中文学校。中文学校就是俗称的“周末学校”,利用周末进行系统的中文教学。

据全美中文学校协会统计,目前仅该协会的成员就有400多所学校,分布在美国近50个州,在校人数超过10万人。洛杉矶华裔记者、博客作者奥德丽·克利奥·叶(Audrey Cleo Yap)在《美国中文学校的变化》一文中写道:“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美国的周末学校是ABC们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的专属地带。”

ABC(American Born Chinese)指的是生在美国的中国人,在美国艾姆赫斯特的高中生邓桥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但他觉得这个称呼十分别扭。

“如果有人问起我的身份,我会说我是亚裔美国人。如果继续追问,我会告诉他们我是华裔。虽然我的中国朋友很喜欢这样叫我,但我很少说我是ABC,这个词念起来怪怪的。”邓桥告诉笔者。

和他的大部分亚裔朋友一样,邓桥上了10年的周末学校,学习中文,每周两个半小时。他从拼音学起,上课认生词、读课文,课后抄写、背诵,然后参加阶段性测试。学校会定期举办演讲比赛、晚会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中文的兴趣。“和中国人学英语差不多。”邓桥说。“老师都是中国人,有的很有趣,有的很无聊。每周的课就两三个小时,能学多好主要是看课下怎么学。”

爷爷奶奶住在北京,邓桥每年暑假都会回中国探亲,顺道学习中文。他认为,在中国度过的时光对他的中文学习意义重大。“浸泡在纯中文环境里,学习速度是最快的。走在北京的大街上,大家都会跟我说中文,这就锻炼了我的听力。在家里,我也必须说中文,因为爷爷奶奶不懂英文,这就锻炼了我的口语。”邓桥说。

他表示,和其他同龄的华人朋友相比,自己的中文算是突出的。“学到高中,我的很多朋友只会基本的汉语,而且发音不标准,平翘舌不分,经常是父母说中文,他们用英文回答,而且大部分人是能听、能说、能看,但不会写。”

邓桥说,现在美国的中文学校越来越多,课堂上也出现了很多非亚裔面孔,到周末学校学中文在美国年轻人中很流行。

除了中文学校,华人小孩还可以到孔子学院学习汉语。目前,孔子学院在全世界落地生根,与当地的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合作,面对的是全球对汉语和中华文化感兴趣的人,华人是其中一个很大的群体。

与周末学校相比,孔子学院的伸缩性相当大,没有特定的汉语教学模式,可以按照学习者的需求设计课程,也可以按学习者的时间安排课程,因此成为海外华人学习中文不错的选择。

华人父母“言传身教”

“我从来就没有上过一节中文课。”操着一口流利“广普”的华裔女孩范嘉说。

范嘉祖籍广东,从小在美国旧金山长大。据她描述,生活在当地的华人有八成以上是广东人或香港人,因此粤语是与当地华人交流的必备利器。“哪怕去中餐馆点餐都是要说粤语的,因为老板十有八九是广东人。”

有趣的是,范嘉在家里并不说粤语。“我们家从小就是双语环境,我和妈妈说普通话,和爸爸说英文,有时候挺混乱的。”范嘉笑道。但她明白,父母这样做是有目的的。日常生活中,从逛超市到上学,粤语畅行无阻,粤语自然而然地成了范嘉的母语,“因此在家就不必再说了”。相反,英语和普通话的使用几率小,需要强化。

“我妈妈认为,学习中文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她坚持和我说中文。有时候我跟朋友刚聊完天,回头跟她说英文或者粤语,她就不搭理我。”范嘉说,为了在家中营造学习中文的环境,妈妈买了许多中文书,培养她对中文兴趣的同时帮助她识字,还教会她查字典。

“识字的过程很好玩。小时候,每天晚上睡觉前,妈妈都拿着几本中文故事书给我念,其实翻来覆去也就那么几个故事,我听多了都会背了。有一天晚上妈妈不在家,回来发现我一个人捧着书指着字一个个地读——其实不算读,就是根据记忆中的发音对着字念。似乎我就是那样学会认中文了。”范嘉笑着回忆道。

说到华人孩子学好中文的方法,范嘉认为,父母是最重要的启蒙老师。“我非常感谢妈妈为我营造了学习中文的氛围,培养了我对中文的兴趣。我现在还保留着阅读中文书的习惯,大概也得益于妈妈的帮助,小时候她没有逼着我去读生涩难懂的古文或者现代文学经典,而是让我看简单、情节丰富的故事书,甚至武侠小说。”她说自己看小说的时候“整个人都被带进书里了”,自然对书中的语言产生了兴趣,遇到不懂的生词,也有查字典、问明白的兴趣了。

“我一直认为,寓教于乐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语言学习尤其是这样。”范嘉说。

语言学家认为,小孩在多语言环境下是能够学会三四门语言的。实验证明,3岁以前的幼儿在一种语言里暴露50%左右,就能和同龄的单母语者达到近似的水平;同时,儿童不会因为多种语言而产生语言混淆、语言发育迟缓或认知缺陷。因此,华人父母可以尝试在家中营造中英双语环境,充当孩子的中文老师,让他们在学好英语、轻松完成日常交流的同时,也学会中文,了解自己的文化背景。
 

2.jpg

 
选修校内中文课,“把中文当成外语学”

除了去周末学校和孔子学院外,华人孩子还可以选修校内的中文课,“把中文当成外语学”。

美国大多数中学会为学生开设外语课程,包括法语、西班牙语、德语等,中文课程也较为普遍。据美国外语教学理事会的统计,早在2000年就有约5000名中小学生参加中文课学习,目前这一数字已超过5万名。

华盛顿应用语言中心的调查显示,美国至少有3万所中学开设外语课,开设中文课的学校所占比例已从1997年的1%增至2008年的4%。《纽约时报》称,15年前约有300所中小学有中文课程,现在这个数字已经超过1600所。

生活在佛蒙特州的刘彦仕从初中开始选修中文课,学习时间已有5年。他表示,当地的中文学校离家太远,而美国东北部气候寒冷,不愿意在难得的周末冒着严寒去中文学校上课。

“一周要上5天课,如果周末还用来学习,恐怕热情不会很高。我的一些华人朋友,虽然‘肉体’已经按照父母的要求去了周末学校,但他们的‘精神’还在足球场上。”刘彦仕打趣道。

他表示,美国的中学要求学生学习一门外语,大多数同学(包括华裔在内)通常会选择学习一门欧洲语言,自己则“避重就轻”选了汉语。

他认为,在学校里选修中文有利有弊。好处在于,每周有较长时间可以进行系统的中文学习,而且自己学习中文有动力、起点高,通常能比美国其他种族的同学取得更好的成绩。不足之处是,必须从基础开始学,不能像在周末学校里那样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此外,中学里的汉语教师少之又少,因此每个班的老师几乎是固定的,不能像在周末学校里那样“换班”,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师。

“我认为目前美国中学里的中文教学存在两大问题。第一是缺乏优质的中文教材。从小学到高中,教材不过几本,不成体系,初、高中用的汉语教材的界限不够清晰,内容也没有与时俱进。第二是缺乏优秀的中文师资。从中国来的汉语教师在国内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对美国课堂的情况了解不够,英文水平参差不齐,难免影响教学质量。”刘彦仕说。

尽管如此,刘彦仕还是坚定地学习中文。“小的时候我不会说汉语,每当看到周围同龄的华裔用中文打打闹闹的时候,我都会很失落。说得严肃一点就是,我那个时候并不知道自己是谁。做一个华裔美国人,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如果你足够聪明,你可以在华裔和美籍两个身份之间自由切换,但如果你不做些什么,很可能在两者之间迷失。”

邓桥说,自己曾想放弃中文,去学习其他语言,但最终选择了坚持。“即使你不喜欢自己的肤色,想变成白人,你最终也得面对自己的文化身份。别人知道你是华裔,就一定会问你关于中国文化的问题。如果一个白人用浓浓的美国腔跟你说‘你好’,而你会说的中文也只有这个词,那会不会太过尴尬?”(文/潘南)
 
内容来源:腾讯新闻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