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经做了 10 年话剧导演,现在改拍流行网剧了

“特别下饭!!!搭配牛肉干鸡肉饭最佳。”——豆瓣网友 @ 宇宙第一美少女为网剧《法医秦明》留下的这句评语,其实是一句反话。

《法医秦明》是由搜狐视频和博集天卷影业联合出品的,改编自秦明小说《第十一根手指》的网剧。它在搜狐视频从10月13日上线以来,是首页主推的一部作品。 每周四晚8点播出两集,目前14集的播放量达到 7 亿。

这部网剧播出后的话题度,集中到了两个字“法医”——以及相应的重口味现场上。第一集的剧情,就是从几位主角从泔水桶里捞“尸体”开始的。视频给了“手指”大特写——但它做得并不逼真,以至于看起来更像“鸡爪子”。

而张若昀饰演的男主角“法医秦明”,走的是“大神”路线,也就是说他在大部分画面里,他都是穿着笔挺的西装,用拽拽的表情,洞察一切。

相比恐惧或者震撼,更多人从这部法医剧得到的是娱乐,以及槽点。一万多位网友为《法医秦明》打出豆瓣评分 7.4 分。按照热度排行,它在国产剧里排在《如果蜗牛有爱情》之后的第二名。
 
f1.jpg

《法医秦明》
 
网剧观众可能对这种欣赏“模式”已经很熟悉了——一些夸张的性格特质,一种新鲜而刺激的噱头,可以帮助他们进入和现实没有太大关系的影像世界。影视圈也习惯于用一些概念来形容这种流行:二次元、网感、以及 90 后。

不过导演徐昂可能不太喜欢简单的解读方式。他在接受《好奇心日报》采访的时候,给自己找了另外一个角度的理解:“所谓商业,我觉得其实可能就是更偏向大众化,就是你的受众开始变得更多、人群更广……商业性其实就是在不同人群之间去思考,能够跟他交流的常识与通识到底是什么的问题。能够找到这个点,一般来说我们就认为一个商业作品是成功的,没找到这个点,我们就认为这个商业作品是失败的。”

如果是熟悉徐昂背景的观众,会更加理解他说出这番话的语境。 徐昂今年 36 岁。从成果来说,他今年完成了一次商业影视的“转型”:拍了两部剧,网剧《法医秦明》、以及年初播出的一部年代传统电视剧《猎人》,而前者获得了成功。

在此之前,徐昂是一位带有文艺属性的导演,代表作有两部:2011 年的话剧《喜剧的忧伤》,2014 年的电影《十二公民》。

徐昂一直在话剧领域。他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 1997 级本科班,毕业之后进入 “北京人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作为这个体制内话剧团里最年轻的导演,从“导演助理、助理导演、副导演,执行导演、联合导演、小剧场独立导演到大剧场独立导演”慢慢往上爬,一待就是 10 年。

话剧就是徐昂最初的理想。他把它实现得挺好。由陈道明和何冰主演的《喜剧的忧伤》,首轮演出票房 437 万,2012 年继续拿到 500 万票房—— 刷新了人艺有史以来的票房纪录,是 20 年里北京票房最成功的话剧。

这部剧改编自日本著名编剧三谷幸喜的《笑的大学》。故事其实很简单,只有两个人物:一个是新到任的审查官,专门负责审批剧本,缺乏笑神经,最讨厌喜剧,凡是看到喜剧剧本就百般刁难不通过;另一个是专门写作喜剧的编剧,长期和此类审查官打交道,以让观众发笑为自己安身立命之本。两人为了一个名为《朱密欧与罗丽叶》的喜剧剧本能不能通过,拉锯战磨了整整 7 天。
 
f2.jpg

《喜剧的忧伤》
 
但《喜剧的忧伤》不管是徐昂,还是对于话剧界来说是一个“意料之外”的局面。徐昂曾经在“一席”的演讲之中谈到一个听起来有点荒诞的插曲:“2011 年我们排完了那部话剧之后,当时那部戏的票房非常的好,就是你知道,我们刚进北京人艺的时候,门口的那个黄牛是会过来看我们的。那个黄牛呢有点像在买马,他来看这些个导演,他一点一点看你的戏,然后他会来跟你讲戏。我经常遇到在从那个剧场走出的时候,那个黄牛跟我说,小伙子你这个戏太严肃了,你这观众坐不住的,你要排(练)点儿喜剧,演员的腕儿也可以再大一点儿。直到我们排了《喜剧的忧伤》的那一天,门口的黄牛过来拍着我肩膀跟我说, 咳咳,小伙子十年了,你终于明白我在说什么了 。”

这部戏让更多人注意到了徐昂,其中包括一些影视界的投资人。2012 年,“聚本传媒”的 CEO王鲁娜找到了徐昂,提出一起拍部电影。聚本传媒是一家 2012 年初刚刚成立的公司,由徐小平、王强以及红杉资本沈南鹏投资。这家公司这几年还参与出品了《中国合伙人》,以及《钢的琴》张猛导演的未上映新片《枪炮腰花》。

徐昂从聚本传媒拿到了大约百万的制作费用,将美国 1957 年的经典电影《十二怒汉》,翻拍成了“中国版”《十二公民》。他从 2005、2006 年开始就想改编这个故事,最初是想做一部话剧。

实际上电影版《十二公民》的特点之一仍然是浓重的“舞台感”。它从头到尾,都发生在一个空间里:十二名陪审团成员,一间会议室,在数小时内讨论案件嫌疑人的有罪与否,让审判结果出现了逆转。徐昂完成了一次能够“过审”的改编:把陪审团制度变成了一次家长帮助法律系学生做的“演习”。
 
f3.jpg

《十二公民》
 
《十二公民》2013 年拍完,但直到 2015 年才正式上映。它遵循文艺属性国产电影的“必经道路”,2014 年先跑了一圈电影节,拿到了第九届罗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最高奖项。而最后这部没有明星的“话剧电影”,上映时不太意外地,只有 5% 不到的排片,最后票房是 1300 万。

不过这部电影的“公民”话题性,令它在网络上得到了更多的关注:电影下映后在各大视频网站上线,爱奇艺、腾讯、优酷的点击率加起来接近 3000 万次。它如今的豆瓣评分有 8.2 分——这是由超过 10 万人打出来的。

徐昂的道路由此确定下来。

相比影视领域的千万、数亿级别的观众数量,剧场演出被人们视作一个小众、非主流,并因此看起来带着一点“自娱自乐”意味的市场。

从小市场起,到大市场去,这通常被视作一条体面的发展道路。不过实际上,有一段时间内,徐昂享受待在话剧里,他有点抗拒“出去”。

《十二公民》之前,曾经有人邀请他去拍电视剧,或者拍电影版《喜剧的忧伤》,他都拒绝了,觉得“时机不对”。

他觉得话剧和影视是两码事:“我觉得第一个我觉得当时我是提供主食的(他把话剧叫做 主食 ,这样你可能更理解他的纠结),然后现在突然让我炒菜,我觉得怎么炒啊,而且我又不吃辣的你还让我当一个川菜厨子,我不会,其实是有一种恐惧感在里面,这种恐惧感让我一直推辞这个事。”

《十二公民》之后,“时机”的诱惑力变得更大。2015 年开始,更多制作人找过来了。徐昂的邮箱里,几乎每天都会收到 2、3 个剧本。另一方面,他从这样的反馈之中,也获得了一些“勇气”,去考虑一些野心,“我觉得我们有这个愿望,也有这个能力学一些新东西,那我觉得就何必不做呢。”
 
f4.jpg

徐昂在罗马电影节领奖徐昂开始面对一些和话剧领域截然不同的规则。

去年,他先是答应了一位相识已久的制片人,拍了一部民国谍战电视剧《猎人》。这部剧由黄轩主演,但反响平平。
f5.jpg

《猎人》2016 年初,《法医秦明》的出品方之一,博集天卷影业找到了徐昂。徐昂对“网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件事我没有接触过,在网络上,然后和观众沟通的行为我没有接触过,我觉得有点好奇,这个事它难度在哪,然后它有没有可能做好,如果做不好的话,原因是什么,我觉得这个是我挺好奇的一部分。”

网剧从几年前的小众,变成了主流。从 2013 年到 2015 年,网络剧总产量翻了 7 倍之多,2015 年年产量已接近传统电视剧。徐昂可以在网剧里,遇到比以往更多的,更“大众”的市场。

但是在这个领域里,一个导演拥有的决定权可能是有限的。当徐昂决定加入《法医秦明》的时候,编剧的人设工作已经差不多完成了。搜狐和博集天卷根据网剧的流行元素,框好了他们觉得很火起来的东西——也就是本文开头所说的,这部剧的“噱头”所在:二次元性格、爆款设定。

徐昂是矛盾的。他不赞同粗暴的包装概念:“有点像什么呢?有点像一种传销,就是先上来以后把这个事说成这样以后,它比较好卖。实际上这个状况是不是真的如此,这是值得怀疑的。”

当然,一个更加合理的解释是,真正令他感到“不安”的,是他对“产品质量”保持了一定“清醒”。《法医秦明》引发了一些口碑上的争议。男主角的单调性格,在受到一部分欢迎之外,也引来了不少人的反感。这部分观众在网络上吐槽,说这是“黄晓明版法医”,“太尴尬”。

徐昂尝试做一些弥补的工作,塑造出一个有价值的人物关系——他说这是他真正感兴趣的——但事实上,在极简的性格设定之下,你很难严肃对待三位主角之间的互动。

不过好在没有让事情更糟糕的是,徐昂本意就是想让人物往喜剧方向发展,“大多数这种类型题材都是一条路跑到黑,属于在人物上更偏近案件相关节奏感,比较沉闷、比较黑的方式,我们能不能在里面做一些,从喜剧上做一些平衡调整,看能不能完成一种新的样貌。”
f6.jpg

徐昂对自己偏爱喜剧也思考到了一个原因:是因为骨子里有“小丑型”人格,“就是我心里面的东西是一个比较希望这个世界是喜剧的和温暖一点的,我不太喜欢那种特别惨的东西。”

在这样的网剧项目之中,一个导演需要做的工作之一是执行,或者说妥协。

事实上, 徐昂经历过为“目标”而慢慢前进的过程。在人艺十年的“上升”过程之中,他曾经排练过“宣传任务”性质的话剧,也或者一鼓作气,自己和朋友掏钱,去外面的小剧场排戏。他是一个言谈举止温和的人,但要从害怕给前辈说戏,到去表达。他拍摄《十二公民》,想的问题是审查。而现在,他更多地,需要面对自己所选择进入的平台、资本,以及观众。

不过,至少现在这个阶段,徐昂为自己划了一个“权责范围”,这听上去更像是一个舒适区:他将导演定位为“创作者”,而把发行方、平台方定义为了“销售者”。这让他得以和他们保持一个心理距离:“那是销售者和购买者之间的勾当,不是中间制造者的逻辑。”

在大众面前,徐昂还算一个新人。而对于如何接受他们,这位新人也保持着安全的距离。他说自己不去看那些“扎人”的评论,“我怕有时候看完影响我自己,我看完特别自卑或者特别自负,话总结太好就不看了,看了容易影响自己。人的特点不一定是人的优点,真的。你大体上知道这回观众没特别骂你,没特别不喜欢,你知道一个笼统就够了。”

他接下来还有一些新的计划。事实上《法医秦明》之后,他将“得到更多选择权”。他没有详细说。但反正一时半会,他没打算再回去做话剧。
 
f7.jpg

徐昂在电影《十二公民》发布会徐昂表达了更多具体的想法

(Q:Qdaily、X:徐昂)

Q:相比《十二公民》或者你之前的话剧,你这次在《法医秦明》提供的“槽点”,是否是一种不同性质的东西,更娱乐化的东西?

X:我跟你这么说吧,比如说,这个比方虽然有一点不雅,但是这个比方可以这么去打的,就是蜜蜂和苍蝇啊,它在有一端是大家共同可以被吸过去的,这一端是什么呢?是蜜。但是有一端只吸引苍蝇,不吸引蜜蜂。所以呢其实我觉得说我们在做这个东西呢,是希望尽可能啊,又吸引苍蝇又吸引蜜蜂的,那就要求这个东西呢,它要甜蜜,要有点甜。

我们刚刚比如说,鸡爪子那个东西(“人手”)是什么呢?鸡爪子这个东西是在苍蝇那端,有些人只看鸡爪子,他第一下被吸引进去就是因为这个,不是因为其他东西。(但是)如果只提供了吸引苍蝇的东西,就只能是苍蝇,你会看到一群苍蝇围在那。美剧好在哪,美剧什么都给你提供了,既吸引苍蝇也吸引蜜蜂,大家都被吸引了,有效成功地吸引了。

(作品)核心诞生是为了这个而诞生,(那就)不是一个高尚东西,但是我们如果仅从文艺创作这个部分来批判是不够高尚的,这个时候我们是有问题的。

就是这一点,我觉得如果作为创作者不明白这一点,这个事可能就得考虑 TA 是不是最开始受教育的时候没有特完善的。

Q:话剧和电影、电视剧的区别是什么?

X:话剧不太一样,话剧是一个更偏向于,它要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出发,然后去到形而上。如果不做到这一点,戏剧意义不大,要有当场的飞升感,你要立地成佛,要有这种概念才能称之为戏剧,如果只是为了让大家开心一下,就博尔一笑,那还是属于小品啊这种性质的。喜剧并不是说不能有立地飞升的感觉。我只是说令人发笑有很多种,但是立地飞升是最好一种。

Q:从艺术层面上,你觉得话剧是最好的一种?

X:不是,每一种我觉得都不同,它只是它是有些东西是为了吃饱,有些东西是为了吃好。戏剧呢是为了吃饱,戏剧是要提供一些非常有价值的,直接导致你能否生存下去的东西,不是一个附庸风雅的玩意儿。哲学不是附庸风雅,哲学是一个人真正活下去真正原动力。人如果没有思考过一件事,人早晚得死,哪来的我们要如何生存,不知死焉知生啊,这是哲学提供的。哲学提供的是圆通,得向你解释周遭一切。如果你没有理解这个东西,那就是你去寻找阅读哲学作品的原动力。如果你找到了,这个时候可能不断被别人攻击,试图破坏你现在身上的哲学思想,然后你去发现你哲学思想漏洞,看有没有新可能,这是人一生可以做的一个游戏。因为你早晚得死,那你得先明白我们活着干吗,活着哪有意思,哪没劲,这个就是那个戏剧要提供的东西,实际上是在那个即将没入水面的时候呼吸一口气,那个反而是吃饱了的东西。

吃好呢,油盐酱醋未必是有营养的,但是可以添味道,是可以吃好的部分。鱼翅呢里面含铅量还高呢,但是你为什么还吃呢,可能有一些别的因素在里面,有一些附加价值在里面,可能显得更厉害,更牛,我消费得起,或者说很稀有,就这么一小块。

Q:观众如果纯粹就想“吃好呢”,可能会付出什么代价?

X:比方这么说,当一个东西一旦是免费的。有一本书叫《免费》,我大概地翻了翻,他说到免费概念里面,免费一定要植入一些东西,你能够免费收看,我一定植入了一些对你来说有害,对我来说有利的东西。我们说最基础的害,耽误时间,时间成本,你生命已经是最贵重东西了,我耽误了你一点点时间,就是说我杀死你一点点生命,以此为代价传输给你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是太不得了的玩意儿。广告就是干这个,广告有很多种类型了,但是广告核心意义是通过一个玩意儿杀死你一点点生命,这个是很残忍的东西了,它的代价是这样。

Q:视频网站会对导演必须要拍什么提出意见,这对你来说存在什么问题?

X:大数据操控我们现有文艺发展方向,实际上这永远不是一个买方市场,是一个卖方市场,我们提供怎样作品,观众就看到怎样作品。而不是你想看怎样作品,我们给你提供怎样作品。大数据的产生其实更大程度上是相当于在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之下的一个某一个一把手,一个领导者,他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个人意志。大数据提供这种个人意志,我想看小鲜肉,我想看性冷淡,我想看装 B 范儿,于是有了这些东西。再加上其实就小鲜肉的兴起更多的,你要看我们今天的业内从业人员,尤其是在制片,在文学策划这个领域里面,我们看它性别比例,就不难发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更多是女性在做这件事,你去大的公司看项目策划部,几乎一水都是女性或者是 gay,所以导致更喜欢这一类演员和更喜欢这一类作品出现。然后在十年前,十五年以前,那会儿制片人很少听到是女的,几乎都是男性,所以那会儿女性角色当道,出来都是大的女明星,和这个是有非常重要的关系。

我们也不得不说为什么这些部门有越来越多女性存在。其实在我们整个中国目前的状况下,就是你会发现职业女性比例比之前提高很多,也让职业女性开始有更多时间和经费消费男性。原来是男性消费女性,现在反过来的。其实在中国讲女权还是一个伪命题,就是因为我觉得中国实际上是一个女权社会,目前来说,或者是女权社会,相对来说跟其他国家比起来,我们看日韩,看什么新加坡、马来西亚,甚至看一些西方国家也是,相对比较平权的状态,所以也就是在这个状况之下,就滋生了另外一种形式的中国的戏,就是叫做鲜肉当道,其实是说白了有市场、有需求,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嘛。

Q:你现在有一个自己的工作室,你有合伙人和团队吗?

X:我现在没有合伙人,还是一个单独的状况。其实我的工作室只是为了一个财务上的一个工作室。其实没有特别多的人,我就是自己在工作。

Q:所以你现在的工作内容,基本都是你自己在考虑,自己下判断?

X:对。
 
 
转自:网易哒哒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