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名牌大学又怎样:十年寒窗为当狱卒?

作者:林达敏
5_0JZVS3_0.jpg

 我是美国名牌大学的硕士。先贤林大钦的“状元家训”有言:“富亦不夸,贵亦不夸;贫不须忧,贱不须忧。”所以我不觉得我与普通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曾有人问我,怎样才能进入名牌大学,其实把戏说破,不值一文钱。

全世界的中层阶级,普遍都上大学。大学教育,是中层阶级的入场券。当代的名牌大学,集中于英国和美国。最近几年,北大、清华、香港大学、东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才开始进入全世界五十大。英美是民主国家,大学入学的标准,不能太高,入学后不能太严格,否则民意会骚动。

各地的名门望族,希望后代不成为养尊处优、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而能过艰苦奋斗的生活,能承继祖业,因此集资办学,用自己的方式培养下一代,由幼儿园办起,一直到博士后。这就是英美名牌大学的由来。

这儿是培养高质数人才的机构,领袖的摇篮。学杂费极高,普通人家无法入读。有钱人家的子弟,除非成绩好,也不一定能入读。虽有少量奖学金,但不包括全部费用,得到奖学金的学子,家庭还是要付上大笔费用,结果还是中上阶层的子弟才有就读机会。

我的好友陈兄毕业时与一犹太同学共同分享第一名。那犹太同学获得奖学金去哈佛,他爸爸用了大量的钱资助他。他取得博士,不到二年,就成为“加拿大皇家军事学院”政治系的主任。陈兄的爸爸,对陈兄说“如果你读理工科,我会帮你,读文科我就不理了!”陈兄读的是经济,后来他自己创业开了电脑公司。

5_0P22MJ.jpg

 
怎样进入大学本科

如果要子弟进入名牌大学,很简单,从小就把他们送去贵族学校,毕业后,若成绩优秀,就是理所当然的哈佛、牛津、剑桥。名牌大学的学生,可以说,是从小用钱煨出来的。香港的中上阶层,在英属时期,流行送子女到英国的贵族寄宿学校,当时每年学费加生活费十多万港元。这些学校为英国贵族而设,实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三人一房,睡木板床,盖毛毯。早餐一块面包,一碗麦皮。大清早在寒风中打球,一星期五天不得外出,家长也不可随便探望,生活有如古时的僧侣,但苦读几年后,就进牛津、剑桥了。

加拿大最顶尖的名牌中学是上加拿大学院 (Upper Canada College),这是部长、大使的子弟上学的地方,出过6个省督,4个省长,7个高等法院法官,4个多伦多市长,13个“加拿大皇家学院”院士,41人获加拿大勋章(Order of Canada)。近年来已有中国人削尖脑袋挤了进去。

怎样进入硕士、博士班

有志以迈入名牌大学为终南捷径,但限于境遇未能如愿的青年,不必灰心。要进名牌大学的研究院,读硕士或博士,比进大学本科容易。大学本科注重智识的传播和教学,硕士博士课程注重智识的开发和研究,两者性质不同。研究院有送钱给学生读书的制度,即是奖学金,包括全免或免部分学费,一份助教的工作和一笔钱做生活费。

研究生正途的申请方法,是向研究院 (Faculty of Graduate Studies) 申请。研究院把申请分给各系的研究生遴选委员会,委员会分给系中的教授挑选,个别教授决定录取谁及给多少奖学金,然后由研究院正式发出录取信。

不过,有更有效的方法。首先,要了解研究生的奖学金是怎样产生的。大学有出版或灭亡(publish or perish)的惯例,教授必须发表论文,否则解雇。因此,他们要筹措研究经费,聘请研究助理,但如果把研究经费分发为奖学金,用研究生来做研究,可比聘请助理便宜二、三倍,研究生是廉价劳工。

因为奖学金来自个别的教授,决定权在他本人,奖学金可向教授直接申请。首先,要查出哪所大学有自己要读的科系,写信去索取系内教授的名单。名单上就有各教授的履历,研究重点及现在的研究课题。也可以进一步参考人名辞典“American Men and Women of Science” 里面列出所有美国、加拿大大学教授的简历。

查到了教授的履历后,即可了解到哪一个与自己的兴趣、专长最接近。于此挑选五人,拿他们出版的书和论文来看,写信给他们,说我看过你的书和论文,我有这样的兴趣、经历和能力,能替你做研究,希望跟你读硕士或博士。一个教授大概每两年要招一个研究生。如他当时正好需要人,而你对他有用,他就会通知系内的研究生遴选委员会,转告研究院,通知你入学和可得到多少奖学金。你的成绩不一定要A等,B+已经可以,最重要的是,要对教授有用。

有女士申请迈阿密大学读博士不被录取,但进了哥伦比亚大学。哥伦比亚是人人向往的大学,因那教授刚好当年要招研究生,而且女士的技能和他配合,于是水到渠成。我的侄子进了硕士班,但没有奖学金。我告诉他一个好学生,能同时拿到二、三个奖学金,但只能去一处,所以教授到了八月,通常手头上都有钱。我叫他八月中就去见教授,说我家境不富裕,希望教授给奖学金。果然给我言中。他一路读到博士,都没用过家中的钱。

Almamater.jpg


读名牌大学有什么用

进入名牌大学有什么用呢?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可以进入最佳的机构。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我在霍普金大学有两个同班同学,和我三人在毕业前的圣诞假期,一同到渥太华联邦人事部把我们的资料放进电脑数据库。

他们的名字跳了出来,到了五月毕业,就去财政部国际司任职,其中一个二个月后,就派为联合国国际核能组织在维也纳开会的加拿大代表团成员。我的名字也跳了出来,叫我去做狱卒。我自问并非狱卒材料。我们华人,花大量时间和金钱的牺牲,去追求高的学历,但却达不到像白种人一样的回报。学成后三到五年,人家会看你曾做过什么,有什么成就。名牌大学的学位,已经没人注意了。

名牌大学的另一作用,就是对个性的陶冶。大学是一群老师和一群学生的组合。名牌大学,更是贤才荟萃,思想汇集之地。老师和学生,都是来自全国,甚至全世界的精英。他们来到一起,讨论不同的概念和观点,簇新的思想,以及判断事物,决定行动的原则。青年人浸染于这样的风气数年,天天受它熏陶,春风化雨,自然不觉地变成通达,有修养,有见识的文化人,对现代的趋势,都能大约了然于胸中,能独立思考,又能以广阔的视野来看问题。这样的人,可以付以重任。

大学时代,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一个人的文化知识,做人的道理,和人生的理想,都是在大学时代确立。名牌大学可以邀请到世界上最顶尖的政治领袖、科学家、学者来演讲,对学生的启发,不是一般大学所能比拟。有很多美洲的华裔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见过最有本事的人,是医生和大学教授,于是认为这就是人生的终极,人人想做医生和大学教授。

这是不健康的现象。名牌大学的学生的人生观,不会这样狭窄。香港、台湾到西方极乐世界读理工科的人,多数是去小地方,读小大学,生活在更小的华人社会。由进大学到得到博士,要十年的时间。在这十年中,完全与外边的社会隔绝,与群体生活分离,每天早念书,午念书,晚念书,学成之后,就有了避世的人生观,自认是科学人才,置社会的问题与苦难于不顾,对那些铮铮铁汉都为之动容的事迹,避而不见。

有仁兄从大陆游水偷渡去香港,在私立学院毕业,拿到奖学金到加拿大深造。他毕生讲一句话:“我受过这么多苦,理了自己就算。”他读博士时,我读学士。“中国同学会”农历新年聚餐,我向他卖一张五元的餐卷,他说“我还没有理好自己呢!”他成为博士,就到了渥太华做公务员,我也辗转到了渥太华。

那时他已过了十多年汽车洋房,安定舒适的生活。农历新年聚餐,我又向他卖餐卷,他又说: “我还没有理好自己呢!”这位仁兄比斯大林还糟糕。斯大林生而贱,是鞋匠的儿子。他晚年在住宅的办公室贴满了从画报剪下来的儿童照片,常指著对周围的人说:“希望他们不需要在我们那种环境长大!”西方国家,把斯大林宣传为历史上最大的罪人,但他从来没有说过“我理了自己就算。”“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这位博士,读的不是圣贤书,是数学。

在华人社会里面,这样一心自扫门前雪的人,满目皆是。有某生物学博士,经常说:

---“人生的目的,就是赚钱享受。”

---“人与人之间大家互相利用。”

---“人是不会做好的,人能做好,只是做妈妈的时候。”

---“人生在世,是不应有问题的。人有问题,因为他自己没有做好,不应该去帮

他。”

---“没有博士学位的人该打。”

---“所有谋人性命、夺人财产、淫人妻女、都是搞政治的人做的。”

---“我毕业后,就离开这儿,把所有人事关系切断。”

他除了自己的专业,不看任何书籍,闲来喜欢打麻将。他走路时,宛如天地间唯我独尊。真是久居夜郎,必然自大。为什么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人,会有这样的处世态度呢?因为他没有受过名牌大学风气的熏陶。博士等于古时的进士。如果有进士满脑子都是这样的思想,他必定是奸臣。这位生物博士所读的大学,校长要检讨为什么会培养出这样的人。

名牌大学制度不民主

其实名牌大学是不平等的制度,是英美民主国家不民主的一面。社会上机会的分布不平等,上层阶级机会多于中层,中层又多于下层。名牌大学的学生,大多出于有钱有势的家庭,以他们的家境,已有很多的机会。如果再进入名牌大学,和全国,甚至全世界同样背景的子弟,形成一个全国,甚至全世界的网络,机会、优势更多。真正民主的国家,不应该有名牌大学。中国的高考制度,比英美的名牌大学制度民主,而且走后门的途径越来越少。但是不能

“一考定终身”。一个国家,应该给年青人多次的机会。中国古时,就有很多屡试不第,而成大功、立大业的人。中国人群体精神薄弱。教育当局要在“群育”下功夫,自小就要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合作精神。除了高考分数外,可以增加群体生活为另一因素,例如做学生团体的干事、社团的义工,参加集体运动(即球队)都可得分。

未能进入名牌大学的学子,不必气馁。中外古今很多成功人士,并不是出身于名牌大学,也有出身于名牌大学的人一筹莫展。有很多大学,虽然不是名牌,也是设备完善,师资优良。望我莘莘学子,努力不懈。
已邀请: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