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美读文科是什么样的体验?

专业选择一直是意见让人非常纠结的事。的确,在大部分情况下,一个人所选的专业可以直接/间接决定他/她毕业后的薪水,朋友圈,价值观,甚至业余时间的喜好。大部分人读大学的年龄都在17-20岁左右,也是刚好从青少年步入young adult的阶段,如果在这个人格塑形的时间段里选择了某一(两)个专业,那么,它们对接下来人生的重大影响就不需要再多说了。
如果你正在阅读这篇文章,而刚好又是一名在北美读文科的留学生,那么我猜你对留学成本,发展前景和毕业后的薪水已经有自己的估算了。
 
你也许是一个从小阅读广泛,英语基础扎实的人,而且对某一个文科专业是“真爱亦就是说,在严峻的就业情况面前,你毅然选择了在非母语国家读文科,也愿意把自己的水平和本地生作比较,用第二语言阐述自己的想法,喜欢看书(以每周500-1000页的阅读量计算),不介意被教授打击(po主就曾经被“逻辑混乱,词不达意”这样的评价暴击过),不介意天天跑writing center,喜欢写3000字的论文多过做10份past exams,而且,不介意班上只有一个中国人(就是你自己),每天和几个从不互相讲话本地出生的亚洲人面面相窥——那么你可能会发现,北美的文科教育相较于一些传统的理工、商科教育,还是有自己可圈可点之处的。
 
【体验一】巨大的信息摄入量
和部分从来不用打开textbook,成绩依赖于做题,课外辅导和exam crash course的理科课程相比,学习文科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自己读。在完成课程规定的教材阅读之外,致胜的诀窍只有一个,那就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去找相关的阅读材料:继续读。在北美学习文科的学生背景都不相同,有些从小就会三四种语言,阅读兴趣广泛,他们在表达和理解层面绝对不依赖于课上学习的东西,而是自己常年积累下来的背景知识。为了赶上大家的进度,初学者可能会被巨大的阅读量折磨到不堪重负。不过,一旦习惯,也会发现自己学会了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再加上个人经验和文化背景的丰富,理解事物的角度会变得很新颖,而且辩证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极大提高。
 
【体验二】不同的社交圈
对留学生来说,走出中国社团、社区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中国学生一般来说都比较内秀,英语可能已经说得很好了,也羞涩于表达。学习文科提供了大量与老师,助教和同学交流观点的机会。高年级的seminar一般人数在20人左右,侧重的不是总结课上的内容,而是表达自己的观点。交流多了,自然就会打开视野。Po主认识学文科的同学交友圈一般都是中西通吃,交往的人也是形形色色,几年下来,人生观得到了很大的丰富。
 
【体验三】真的有趣的课程内容
好吧,这条不是硬凑的条目,虽然对每个人来说见仁见智。不过任何有Intellectual curiosity的小伙伴们都会对历史,艺术,哲学,政治学,宗教学,人文学,社会学,心理学有过一点自己粗浅的,擦边球式的了解吧?如果你的兴趣爱好广泛,那么读文科的感觉就像是老鼠掉进粮仓。一般来说,文科并不局限于一个很窄的题目或职业训练,而是提供开放式思考的机会。比如,文学系的教授并不介意你在论文里提到社会学理论,而社会学教授一般精通quantitative和theoretical method,文理兼修。如果在学习computer science的同时读一个社会学,了解理论,也很难说会不会发现互联网人际背后的深层逻辑呢。想必对任何真正的学霸来说,这将会是一件非常满足的事。
 
【体验总结】“那为什么读了文科?”
读文科,要花钱花时间,研究不接地气的问题,而且不是非常好找到传统意义上的“好工作”。
”那为什么还读了文科?” “可能我觉得我的教育更像是一个综合体验的package,目前还没有后悔购买。” 
 

问吧原创版权句.jpg

 

2 个评论

你这什么专业啊? 以前每周阅读500多页,现在是不是每天100来页就出去了~
我是文学系+比较文学(文化理论)> <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