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留学生活 现实版何以笙箫默

大学时代的赵默笙,对某C大学法律系大才子何以琛一见倾心,开朗直率的她“死缠烂打”地倒追,与众不同的方式吸引了以琛的目光,一段纯纯的校园爱情悄悄滋生。然而,以琛寄养家庭 的妹妹以玫,鼓起勇气向默笙宣战。当默笙去找以琛证实,没想到竟然得到以琛冷酷的回应。误以为以琛和以玫在一起的默笙,落寞地服从父亲的安排,前往美国深造。七年后,成为摄影师的默笙回来了,再次遇到那个无法忘却的男人。这对分手七年的爱人,横在他们中间的,有对以琛一直不死心的同学萧筱,非亲妹妹以玫,有默笙因生活所迫在美国已结婚的事实,有痴情前夫应晖 的穷追不舍,更有多年前两家父亲的经济恩怨,但这些并没有让这对分手的恋人继续错过,反而在各种误会及现实考验中更加了解了这些年来彼此爱的心绪。
BmIYia9.jpg

  言情剧离不开大学懵懂初恋,出国离别,再到回国相遇。去年院线上映的一批爱情小清新,剧情都与留学相关。留学当真是善男信女之间想要拥有轰轰烈烈爱情的必然剧情吗?何以笙箫默中的默笙因生活所迫在美国结婚,又牵引除了国外华人的生活状态----婚姻,是为了爱情还是绿卡?留学,出国,移民,都只是契机,让生活好似重启,好似可以重新开始。

  我记得《北京爱情故事》里,杨幂背叛了李晨这位有为青年,和一个富二代走到了一起。然后富二代有一天离开了她,她面对着被清空的鞋柜发呆。那么我也效仿一下,让爱情从鞋子说起。

  《欲望都市》里女主角叫Carrie,她有一天还不起房款,就打算和身边朋友借钱。结果她的朋友来到家里检查她的鞋柜,讶然发现她的五百美金以上的鞋子竟然有了一百多双。于是,这个朋友就不打算借钱给她了。Carrie为了买鞋而破产。

  一个人,不懂自己的社会价值,没有自己的社会定位,如何能够在他的规划中正确的定位你的存在?个人就是个人。在北美生活,个体的价值在孤独中不断放大,请珍惜你自己,认真思考爱的价值和对你的意义。

  我有一个女同学,也是奢侈品爱好者,家境不过一般。以前就听说她节衣缩食,只为了存钱买包包和鞋子。后来,谈恋爱了,她开始上传自己的一些生活点滴到社交平台。我也是通过她自己的update,知道她的动向。她有一天也post自己的鞋柜,在线的一线品牌鞋就有二三十双。一双1000美金,一只鞋柜就价值人民币二十万。半年前,她也宣布结婚了,婚姻的合作方是一个富二代。结婚当天她秀出了一双水晶鞋,高定、水钻、恨天高。又隔了不久,那个女孩摘下钻戒自拍,两只眼睛泪光盈盈。

  两个圈子的爱情,在北美,并不算突兀。因为,出国的孩子们,有富二代毫无忌惮,也有工薪阶层辛苦供读。有的时候,手上捧着点亮的火柴的小女孩,慢慢在黑夜里走上天台;她会因为与华灯下的公主的区隔,而得到所谓的王子的垂帘。这一刻,她穿上了水晶鞋。下一刻,午夜钟声响起,她就会脱下高跟鞋,拖着血肉淋漓的双腿回到自己的南瓜马车。

  我还有一个女朋友,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很同情她。这不是怜悯的同情,就是说“同理心”。她家境似乎还不错,但是穿戴很朴实。不过,仅仅穿戴朴实、生活节约这一条就已经和周边女生格格不入了。就是这样的一个女生,有一天找了一个男朋友。男朋友是北美博士。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男朋友的一双耐克运动鞋,时常就留在她家门厅里过夜。陪伴运动鞋的是她的一双坡跟的凉鞋。从鞋子来看,两个人的关系就比较和谐。我从来没有见过一双roger viver的钻扣会心安理得地躺在一双耐克运动鞋旁边。平常,他们两个人一起学习。周日的时候,两个人会一起去超市买一些零食,然后带回房间一起吃。印象中他们也没有请过谁吃过饭。但是,也没有和谁吵过架,就是一对再普通不过的学生情侣。

  国外生活,社交等于消费。不想消费,只有找一个一样宅的男(女)朋友,共同打发无聊的日头。但是,他们不得不把健康或者不健康的情绪向唯一的对方慢慢释放,就好像封闭房间里的气体,不论本身是什么气息,混杂久了,一样的浑浊、黯然。

  中国学生,很难在美国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除了COMPTER SCIENCE专业的学生)。却也有女孩找了ABC谈婚论嫁,最后通过婚姻移民留了下来。这样的女孩,也有幸福的。但是,一段感情关系中,如果缺少爱情,价值观、语言、身份、政治因素也被轻易地忽略,也可以证明做出这样选择的女孩有多倔强、多残忍。因为,她所面临的道路是,就此和国内的一切绝决。

  有一个女孩子,美丽聪慧,名校毕业。她男朋友是一个ABC,中文说得也不错。今年女孩实在不想留在美国发展,就和男朋友说自己要回国。男朋友看得淡然,就回答说,如果你回去,那么这段感情对于我们双方来说就是“open relationship”(开放式男女关系)。这个男孩允许我的女友在回国后可以和别人约会,可以和别人产生火花。我一听到女友这样说,心里就为她着急。女孩子都是感性的,她明明知道自己回国以后会谈到分手,但是她需要男朋友给自己爱的勇气。爱情有的时候是需要一些冲动的。例如,她最爱的是Tory Burch平底鞋,她爱的优雅有风度。她需要的是携手漫步,然而她男朋友脚步匆匆,脚上穿了一双三叶草的球鞋。都在路上的人,谁也等不了谁,走一走,也就会散了。好在,她智慧独立,她美丽骄傲。她拥有自己的生活。于是,她的幸福就在不远处。

  还有一个学姐,个性勇敢热烈,她永远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就在今年,她的老外男友和她求婚了。我记得去年的时候她的好友的微博里就写到说为这个女孩子感到幸福,因为她的男友认为她是不能替代、不可多得。这对于一段感情的当事人来说,是多么高的评价。因为,即便白人男孩子嘴甜。他们评价女朋友的时候也只会老实的说gorgeous(华丽)这样的平庸的词汇,绝对不会夸张到使用无法替代、如在云端这样的词语。我记得那位学姐一直很敢给自己设立目标,并大胆地去追求。大学毕业的聚餐,她就瞄准了一双jimmy choo的高跟鞋。我想现在,她即便把鞋捧在手里,脚步也是安稳的吧。

  我的本科阶段,还是像减负成功后的高中生活。大家即使谈恋爱,也是青涩校园。然而,在北美,那些十几岁的女孩子就面临着舞会、爬梯这些成年人的社交场所,她们当然需要选择最性感的服饰来武装自己,她们当然需要训练自己的眼神姿态去挑逗男性。正如我们考试排名、申请学校GPA一样,社交是美国大学里的重要组成部分。恰恰在那些场合里,她们应付的是和自己同伴的比较和竞争。我倒是觉得这样的成人教育很重要,每一个party Queen日后都是一个最为成功的公关小姐。试想一下,私立大学里的姐妹会资深成员,操办一次聚会好像是和大几十个企业继承人打交道,调情技巧得以丰富的同时、社交手腕也不是吹嘘出来的。
Img407183041.jpg

  在私立大学中,留学生们最普遍的恋爱,多半是富二代、官二代之间的往事。我至今不能忘怀,有一次亲眼目睹,一个18岁的大一女孩电话里接受男朋友分手的提议,她倒在被子里哭泣,眼泪水流了满床单。然而,隔了一会儿,她就走出了房间,和我们没事人一样地打招呼,再一起吃晚饭。她吃饭的时候,嘴边还挂着微笑。留学生的爱情,无论是多大的男女生,遇到感情,就好像还是一个孩子。因为,在国外留学,不涉及工作压力,不需要买房,不用为鸡毛蒜皮和柴米油盐所困扰,生活简单、恋爱困难。因为,对一个年轻人来说,他们身边不再有至亲好友,他们的生活重心只剩下一个男(女)朋友。十八九岁的男女孩子,就知道如何用陌陌约会陌生人,自学如何调情。这些,在我大学的时候,简直不敢想象。

  可能是我见识浅薄,中国人中,我没有见过几个是能成功跻身姐妹会、兄弟会的。但是,中国人的爬梯也很多。一瓶芝华士,一瓶伏特加,两箱啤酒,几瓶橙汁就足以支撑一个历时八九小时的聚会。晚上十点开始,早上五点结束。一副扑克牌,一个无聊透顶的国王游戏,就是中国留学生们社交聚会的全部。我去过一个圈子里有名的白富美的聚会,她和她的姐妹们在家里都穿着华伦天奴高跟鞋,拿着玛昆的手包。对面沙发上的几个高富帅则是kenzo或者givenchy的卫衣。时尚是有了,可惜时尚的地方家居了一些。当社交生活都退缩到一个公寓的客厅,北美留学生的恋爱生活场域真的是足够简陋。

  身边很多年轻的中国学生,在一个爬梯上认识,互相交换微信。出去约会几次,聊一个月的微信,就成为了男女朋友。效率高的,一两周就可以互相称呼“老公”、“老婆”。很可惜,我似乎没有见过几对是能走到最后的。留学生活,是个人生命历程的一段奇遇。孩子的留学带来的高昂的学费、清冷的家庭、手足无措的孩子,都是不幸福的生活的表征。对于青年情侣来说,在异国认识彼此、再“相爱”,也算是彼此的慰藉。

  写到这里,我怀疑自己偏离了主题。北美爱情故事,为什么我写不到爱情。从鞋子开始说起,我说的是恋爱的物质性条件匹配。再说到社交圈和party,是写北美爱情故事的场域。我写的是爱情吗?再一想,即使北京爱情故事里,爱情又有多少?我不是不信任爱情,我只是难以评估爱情。接下来,不如说说恋爱相处之道的问题。

  我以前对男博士很有好感,。一听说名校PHD,就两眼放光。因为,我崇拜知识,仰慕才华。但是,来了美国后对北美的男博士们有了一些别的看法。首先,男博士群体多半是理工科男博士们,几乎都是靠着奖学金,和导师发放的微薄的工资生活的群体。有的男孩子,几乎三十岁,博士还是没有毕业,一直给老板打工。这样的男生,活在煎熬中,活在压力下,你让他怎么有心情和别人谈偏爱?即使他们当中有人春心萌动,也是对自己的现状,以后的发展认识不清的。因为中国人相对国内比较少,所以同校的博士、硕士、本科生之间来往比较多。我认识几个男博士都找了比自己八岁以上的本科生谈恋爱、同居。最离谱的是,上个月听说,有一个接近三十的男博士,因为对一个刚刚来美国读大一的十八岁的女孩子照顾有加,两人变成了情侣。相处了一个月不到的两个人,竟然还同居了。当时,就觉得这个男孩子的人品有问题。如果读到这里,你觉得这无可非议,那么请把我的书扔掉。咱们三观不同。

  但凡常人有正常的逻辑,就会警觉一个十八岁的女孩子初来美国的情况。我来美国的时候大学毕业、英语良好,我当然可以应付所有的问题。但是,在经历租房、购买家具、组装家具,徒步买菜、回家做饭等生活琐事的烦恼,以及学习上的不适应的阶段,我也会对偶尔给予我帮助的男孩子产生感激。因为,在美国,大家都是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能有精力帮助你的人,你一定会倍加珍惜。但是,能够帮助你的男生,也是有自己的动机的。你刚来,英语不好吧。他带你办理各种手续。你刚来,没有车吧?他开车天天接送。你刚来,你想家吧?他无偿听你的烦恼。单纯的十八岁的女孩子,就这样和一个三十岁的男博士同居了起来。那个女孩子,刚刚高中毕业,什么都一无所知。任何一个三十岁的生活经验丰富的男人都足够做她的生活导师。

  说完单纯的女学生,说一说脑子简单的男博士。我认识一个男博士,他人不错,就是家里条件不大好。他想追求一个读本科的白富美,试了一次就被拒绝。女孩的拒绝理由是,“家庭背景截然不同,生活有隔阂。”我个人觉得这个女孩子想的很清楚。男孩子呢,个性倒是挺可爱的,不过不够现实。他喜欢的那个女生,热爱名品,追追品质生活,且对他的专业毫无所知。两人的精神沟通几乎为零,男孩子长得也不够帅气,女孩子怎能对他亲眼有加呢?

  我也和男博士约会过,先晚餐,吃的日料。我点了一份沙拉,他点了几盘海鲜。一顿饭吃到后来,我和他平分账单,他也没有反对。并且,他嘱咐了服务生,将他没有吃的寿司打包带走。于是,我和他的第一次约会,我仅仅吃了十美金的沙拉却要替他支付五十美金的餐费。我不是心疼我的五十美金,而是替他觉得担心。这个男博士,今年恰好三十岁,在恋爱中情商却那么低。由于我是一个“滥好人”,只敢背后吐槽。我吃完饭竟然还和他一起看电影。他先去买了票,等他走过来,我发现他仅仅买了一张电影票。那一刻,我真的是觉得非常尴尬。当我在买票的时候,那个售票的黑人大妈也替我不值,和我嘀咕说,“我刚刚和那个小伙子确认只买一张电影票。他还好意思说yes。”我竟然笑出声来。那场电影,也是去看了他想看的科幻片,我实在觉得无趣,却一反常态的睡意全无、如坐针毡,恨不得立刻起身、扬长而去。或者,这个三十岁的男博士在生活中也是一个可以平淡相处的朋友。但是,做男朋友,他就是金城武,我也不会同意。
20150123055634353.jpg

  从我的事例中,可以得出几个道理:(1)家庭背景不一样,做情侣必须从朋友做起,还得是真爱;(2)消费观不一样,做情侣需谨慎;(3)男生智商再高,情商一低,就是傻X。你可以质问我说,如果那个男生是高富帅,他也不会心疼钱,请你吃一顿饭了。但是,在我和他吃饭之前,我就知道他家境不好的现状。我依然答应和他一起吃饭。那么,这顿饭,对于我来说就是给他一个展示其他素质的机会。说白了,只要他发挥正常,礼貌待人,谈一谈我最崇拜的数学或者物理知识,把我绕晕进去,我绝对对他另眼相待。

  最后,说一个我听过的最温情的故事。刚刚来美国的时候,认识一对热心助人的情侣。男生是博士,在美国待了有三年了,读完研究生、现在就读博士二年级。他的女朋友是他的大学同学,研究生在国内读的。两人异地恋爱三年多时间,就在今年,女孩拿到同一个州的大学的博士offer。两人年底就会在美国结婚。看到那么多老王、老张等男博士的“独孤生”的故事,这对博士情侣的故事可以说十分温暖。我有一次在校园里见到他们,两人都穿着T恤、牛仔裤、运动鞋,手牵着手一起去图书馆。我看着他们的背影,几乎流下眼泪。

  我想,在北美,爱情很难坚定。因为,回国后才是尘埃落定。尘埃落定后,可能就是物是人非。但是,如果爱了,请不要辜负你的爱。任何一个生命阶段,都不会因为接下来的波折而失去意义。一年也罢,一个学期也罢,你爱过什么样的人,你为之做出怎样的努力,都会改变你自己的生活方式,都会改变你的内在。

  我也希望,读完我这篇文章的、准备出国读书的同学们,对你们的北美生活做一些现实的期待。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穿着水晶鞋,走上红地毯。有的时候,你花费一千美金买到的只是一双挤脚的玻璃鞋,走了几步,就碎了,就扎破你的脚。请不要后悔你虚度的青春,请不要遗憾你过去的愚蠢。同时,我也想告诉你们,空间和时间一样珍贵。这就是留学的好处,你可以活在不一样的国度里,建构自己新的空间。这样的新空间,会给你的生命不一样的广度。

  于是,去爱吧。更好的爱吧,用力的爱吧,前提是——爱上一个你觉得值得的人。当然爱他的时候,请不要过多妥协。因为,没有进入社会的人,永远不算一个合格的成年人。一个人,不懂自己的社会价值,没有自己的社会定位,如何能够在他的规划中正确的定位你的存在?个人就是个人。在北美生活,个体的价值在孤独中不断放大,请珍惜你自己,认真思考爱的价值和对你的意义。

来源:大公教育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