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社会来了

作者:陶舜 
 
“二O一六年,我独自一人在东京生活了一年,东京也拯救了我。”受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之邀,作家蒋方舟在东京独居了一年。她越来越喜欢写漫长的日记,觉得孤独地生活一辈子也不是坏事。回国后她曾相过亲,希望32岁能结婚,但看来看去没有满意的对象,不肯将就。她的经历在80后90后里,有一定的代表性。繁荣的经济文化社会,足以支撑一个人的单身生活,婚姻虽然仍是必需品,但人们对单身的看法已经和过去不一样。也许我们该正视这个现象,那就是:单身社会来了。
 

从双十一到空巢青年:单身社会悄然来了


 
今年以来,“空巢青年”一词开始走红,它是独居青年的自嘲。多种数据能说明这种趋势。前年央广网报道称,调查显示中国有超过5800万人在过着“一个人的生活”,其中,独居青年(20~39岁)已达到2000万。而民政部门的数据显示,2015年的单身人士超过2亿。

单身社会的各种数据有利于人们客观认识这个现象。根据某社交网站的调查报告,62.28%的单身受访者已保持单身三年以上,而且男性和女性的比例都相当高,分别达到63.87%和59.13%。大龄未婚群体中,男女的城乡和受教育程度呈两极分化趋势,男女存在“错位”。大龄未婚女性绝大部分集中在城镇(92.5%),城镇大龄未婚女性中受教育程度在大学专科以上的比重达到81.1%。而大龄未婚男性更多地集中在农村,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的比重达53.7%。

有些空巢青年买了郊区的房,却觉得不适宜居住,宁可租住在公司附近,“使用比拥有更美好”,这种源于凯文·凯利(著名的未来学家)的互联网思维,不仅被用来重估物价,也被用来审视关系。

空巢青年也有社交达人,却觉得社交像甜点,多了会腻,注重自己的感受。有的虽然居家,工作并不耽误,互联网时代的生活工作合流十分明显。有的也是吃货,却经常吃外卖,品味可上可下,并不纠结。

在“空巢青年”诞生之前,光棍节为单身社会代言了许多年,市场反应敏锐的电商借机催生了双十一购物节,成为每年最大的网络购物狂欢节。

2015年,腾讯QQ表情数据挖掘中心通过大数据分析出炉了一份双十一表情汇总,通过11月11日当天QQ用户表情发送量,发现光棍表情发送总量达1亿5千万次,发送次数排名前10的光棍节主题表情中,绝大多数与单身有关。其中“烧情侣”的表情发送量排名第一,达到214522次。

尽管网上有关单身的语词,有较强的自嘲、反讽倾向,它也在宣告单身社会已经悄然到来。
 
ninja150353219492447.jpeg

 

单身社会,作为一场全球性的社会变革



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艾里克·克里南伯格(Eric Klinenberg,1970- )写过一本专著,书名就叫《单身社会》。

这本书说,在1950年代,美国人口中只有22%的人单身生活,而今天,超过一半的美国人正处于单身,而其中,3100万人独自生活——这差不多占到了美国成年人口的1/7。独居户数则占到了美国总户数的28%,这一比重使之成为美国最普遍的家庭形式,甚至超越了核心家庭的所占比重。

在书中,艾里克·克里南伯格向人们证实,这一数字背后绝非是一时的潮流走向,事实上,这正代表着自婴儿潮以来最重大的社会变革——我们正在学习单身,并由此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方式。
 
ninja150353223146871.jpg

 
尽管传统思想一直告诫我们,独自生活将导致孤独和与世隔绝的孤立,克里南伯格却向我们揭示了,绝大多数单身者正热忱地投身社会与社交生活中,他们比同龄已婚人士更热衷于外出就餐、锻炼身体、参与艺术及音乐课程、公众活动、演讲以及公益活动。

与其说空巢青年是一个社会忧虑,不如说空巢青年是一种新的社会风尚和时代潮流。它代表的不是孤独、寂寞的情绪失落,而是独立、向上、有节制的生活风貌。“空巢”,过去可能代表着空虚与无力,今天却是独立、自由和活力的象征。

克里南伯格在书中分析了独居人士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年轻的专业人士,支付高额的公寓租金,以换取自由和隐私;三四十岁的单身人士,不愿为了不尽如人意的伴侣而牺牲自己的事业或生活方式;离婚人士不再信任婚姻是幸福与稳定的基础;以及那些宁愿独居也不愿与朋友或者孩子共同居住的老年人。根据针对三百多名不同年龄和阶层的男女所做的深度访谈,克里南伯格得出结论:在如今这个媒体无处不在、人与人高度紧密相连的社会中,独自生活令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以及更懂得享受伴侣的陪伴,单身社会,正成为一次空前强大、无可避免的社会变革。

单身社会的潮流不仅仅发生在美国和中国,在法国,介于单身与婚姻之间的中间区——同居,已经非常普遍。这是一种比婚姻灵活得多的生活方式,往前一步就是结婚,退后一步就是单身。
 
ninja150353224872549.jpg

 
据法国国家统计与经济研究研究所统计:2000年法国同居登记的人数为2万多对,2011年迅速上升到21万多对,与此同时,法国人的结婚数从2000年的30多万对减少到2011年的24万多对,考虑到许多同居者没有办理同居登记,因此法国同居者的比例已经远远超过了结婚者。

据法国国家人口研究所统计,2000年77.5万新生儿中,非婚妈妈所生的孩子占42.6%,到2012年这一比例升至55.8%。也就是说,现在法国每10个新生儿中,就将近有6个属非婚父母所生。

在中国,过去非婚生子女会沦为黑户,但时代在进步,多省已经明确表示,不得为新生儿办理户口设前置条件。这一障碍的去除,为中国进一步迈入单身社会创造了条件。

从经济基础到价值多元,这是单身社会的黄金时代



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中国已经初步具备了迎来单身潮的基本条件,而考虑到以后可能会有“单身税”,当下也许已经是单身社会的黄金时代。

检视支撑单身社会的条件,最重要的还是经济基础,都市年轻人的收入慢慢能够支撑独居生活,不再需要婚姻来分配负担。中国特有的商住楼——酒店式公寓,这种奇怪的建筑形式,由于匹配了较少的户籍和教育权利,使得炒作价值不高,但它的居住价值却不低,国家政策已经明确,商住房一旦用于租赁,可以享受民水民电。尤其是在单身社会条件下,假如一个人不需要结婚生子,那么商住公寓可能就是最适合的居住产品——交通便利,成本低廉,小而美。
 
ninja150353250564091.jpg

 
其次,像陌陌等网络各种社交工具的普及,已经在改写传统的人际关系,它们进一步释放了社交自由,使得包括性关系在内的人际关系,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而电商的发达以及外卖平台的崛起,甚至滴滴和共享单车,一定程度上都可以视为是在为独居生活提供物质支持。一个人也可以拥有丰富的生活,已然是可行的生活方式。

独生子女一代,其实在少年时代就已经习惯单身生活,不管是住校上学还是租房上学,独生子女在同居和结婚之前,其实就是在过单身生活。

如今社会心理对单身的接受度也在逐步提高,价值多元也有了空间。情感需求已经成为走入婚姻的关键指标,今天多数人都能接受感情破裂的自然离婚,说明人们对婚姻的认识已经越来越理性,尤其是房地产经济,使得假离婚都成为炒房的工具,人们越来越明白情感的关键性,一纸结婚证的意义早已不同往日。

相比起不合适的家庭:单身也许更安全



昨天网民热议这篇新闻:女孩拒绝富二代男同学示爱,被对方从19楼扔下死亡。据报道,这名男同学追了她多年,由于有女合租伙伴撤出,男同学进来合租,近在咫尺却不能得手,使得男同学一时冲动干出傻事。

这样女方被男方扔下楼的案例还有很多。每一起都惊心动魄,案发原因都是感情矛盾。至于同居一房导致的家庭暴力那更是数不胜数。近日媒体报道,女子惨遭家暴20年浑身淤青,遭囚禁被迫给情妇洗衣做饭。全国妇联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国2.7亿个家庭中大约有30%存在家庭暴力,有16%的女性承认遭受过配偶的暴力,14.4%的男性承认打过自己的配偶。每年约40万个解体的家庭中,25%缘于家庭暴力。特别是在离异者中,暴力事件比例高达47.1%。

以上数据和现象揭示了单身的另一种好处。对于那些可能陷入糟糕关系的人,保持单身或者保持独居,是更加安全甚至是可以保命的。因此,从安全偏好出发,单身或者独居并不一定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避免在发生争执之后,被莫名其妙地伤害。
 
ninja150353432667953.jpeg

 
结语:单身社会正在来临,这是个事实判断。而且必须承认的是,单身这种选择有其合理性。这是否表明,婚姻、家庭的价值就会瓦解?恐怕也未必。但至少提示世人,相比起“糟糕的婚姻”,你是有办法选择一个人过的。
 
(来源:腾讯今日话题)
 
已邀请: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