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连灌6杯鸡尾酒后死在医院...人要学会说自己不行...

读了今天中国青年报冰点特稿《在“加油”声中走向死亡》,感觉整个人一下子坠入了“冰点”。

这篇报道大概是这么个事:一位名叫王耀栋的大一学生和同学去酒吧喝酒,碰上酒吧当晚组织活动,自愿报名,在3分钟内喝下6杯总共1800毫升的鸡尾酒,500元以内的消费就可以免单,如果自愿参加活动又喝不下6杯,那不仅要买单,还得支付这6杯酒的费用,一共168元。

QQ图片20170913103945.png


报道中有几段话特别扎心:

◆挑战开始,王耀栋举手了。这个19岁的男生笑着告诉伙伴,自己“酒量不错,可以喝”。 

◆“如果你真的把这6杯酒喝完,以后我在珠海别的地方看到你,我就喊你酒神。”调酒师不忘跟一边的王耀栋补上一句。

◆时间过去1分半了。高脚凳上4杯酒已经空了,褐色的酒被大一学生王耀栋一饮而尽。

◆背后的电视里传来《Counting Stars》的歌声,台下热闹的人潮用手机镜头对准了王耀栋,有人在拍手鼓掌,“加油!加油!”的声音越来越大,一点点盖过了歌声。

◆他的脚莫名晃动,然后头一歪,重重地倒了下去。

◆倒地一天两夜后,珠海市人民医院宣布这个“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的年轻人临床死亡。

这些文字串起了一场悲剧的核心事实,让人难过,一个刚刚考上重点大学的19岁男孩就在加油声、欢呼声中走到的生命的终点。尽管监控视频里看,不停喝酒的时候,他的已经变得煞白,喝下第5杯酒后干呕了几下,还摆了摆手,但最终他用尽全力达到了喝完了6杯的目标。

QQ图片20170913103955.png


我也喝酒,回想起来第一次喝酒是初中毕业,正好赶上2002年世界杯,和同学相约看球,喝了人生第一罐完整的啤酒,喝完后晕晕乎乎,吃下了同学煮的一大碗面条。第一次喝烈酒是高中毕业,高考结束当天全班聚餐,我回家拿了瓶老爹的郎酒,六七个男同学和男老师分着喝,辣得够呛,不停吃菜,喝完之后猛然感觉自己成年了,已然是个男人。

喝酒的人知道,烈酒如果一小杯一小杯慢慢喝,会越喝越大胆,喝到神情激动主动加酒,那就差不多醉了。显然,王耀栋不是这样的情况,3分钟前他还清醒地要求参加活动,言语行为都没有异常。

第4杯酒是王耀栋醉酒的临界点,因为刚灌下第5杯酒他开始干呕,并走下台阶摆了摆手。短时间内喝下大量的烈酒一定会伴随着胃里强烈的灼烧感,然后快速上头,天旋地转,来不及神情激动,更不可能借着酒劲主动加酒,那么是什么力量让王耀栋重新回到台上并端起了第5杯酒?

料想,第一股力量是王耀栋自己希望达成喝下6杯的目标,不甘心“半途而废”;第二股力量是台下的加油声和欢呼声,刺激挑战者成功。

纵然已经摆手下台,这样的力量又把他推回了舞台上。

从王耀栋母亲的哭诉中不难看出,她多么希望王耀栋主动放弃这场挑战游戏,从一开始就不参与,或者喝到一半时对大家说“我不行了”;她是多么希望在儿子脸色煞白开始干呕的时候,能有旁人主动说“他不行了”,中止这场游戏;她又是多么希望在儿子彻底失去意识后能在第一时间被送到医院,而不是坐在角落里等待吐一吐……

是的,包括王耀栋在内的现场的人,但凡有一个能站出来说一句“不行了”,这场悲剧可能就会中止。不能妄加分析说这场悲剧跟王耀栋的成长背景有什么关系,但至少,一个致命的错误是,他没有说出“我不行”。

猛然间想到,我要教会我的孩子,一定要有自信说“我不行”。

道理都会讲,真正要给孩子说“我不行”的自信又多么不容易。小时候我们心里都住着一个魔鬼,叫“别人家的孩子”,父母总对我们说,别人家的孩子这里好,别人家的孩子那里强,久而久之,感觉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家的孩子。这时候,父母又说了,“看别人那么优秀,你好好学习追上”,于是,学习不是第一的争第一,奥赛得不了名次的天天补,永远追赶着所谓的目标。

自信心就这么被一点点消磨掉了,不敢承认自己“不行”,用尽气力追赶所谓的优秀,真能追上成为领头羊的,成了别人家长嘴里的“别人家的孩子”,追不上的是绝大多数,自卑就在这时埋下了种子,“我不行”成了永远说不出口又憋在心里的一句话。

说到底,孩子的自信还是来自于家长,承认“我不行”不是什么丢脸的事。

QQ图片20170913104006.png


记得进大学的第一天,军训开始,我的室友向教官表明自己身体不舒服,请求休息,但教官拒绝了。坚持了一会后,我的室友走到场边休息,引得教官勃然大怒。

“别人都行你为什么不行?”教官大喊。

“人跟人是不一样的。”他轻轻地说。

印象中室友被批得很惨,当时我不懂,现在明白了,能自信地说出“我不行”,是一种成功。
 
来源:中国青年报
已邀请: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