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5年才明白,职场上永远别问这个问题


对我们来说,有比累、迷茫、头发少、工资少、不被认可,更让人心慌的吗?

一位同事说:“其实这样的心慌是日常性的,已经习惯了;

暴击则是听说领导年纪比你小,比你小的人创业成功了,而你还停留在原地。

你不仅没赶上同龄人那趟车,现在连比你小的都要抛弃你。”

读者白木说,自己刚去了家互联网公司,发现领导比他小两岁;

后来还得知隔壁程序员小孩,通过校招进,工资和自己一样。

每一次暴击,他都心头一紧,陷入短暂的自我怀疑。

但还会安慰自己:自己经验足,会升得很快。

可事实是,做的最吃力的是自己。

他加班到凌晨做的方案,提交给小自己 2 岁的领导审,换来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否定。

偶尔被问及年龄,再联想到自己做的事,就像是没能力的自己被拿出来鞭尸一样难受。

他陷入严重的自我怀疑、犹豫和情绪崩溃。

而且一旦我们和别人对比,关注点会从事情上,转移到自己身上:

我怎么比她差那么多?我是不是不适合这份工作?我是不是不行?




这么问的我们,其实是一直盯着自己,忽视事情本身。

这当然会陷入:自我怀疑、犹豫徘徊,甚至情绪崩溃。

公司一个 95 后同事周南,有段时间非常崩溃,这份工作还是她第一次面临着这么长期,这么晚的加班。

“工作完不成就是完不成,别管你是想吃夜宵,还是哭的撕心裂肺,还是万分想睡觉。你都得把工作干完,而且得做好。”

这么努力了,可她写的稿子阅读量还是不及格。

很长一段时间她陷入自我认知的矛盾中:以前觉得自己有天分,现在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是。

后来让她继续坚持的,是一位学长跟她说:

“工作一开始,就先收到密密麻麻挫折和打击,没人能顺利接受。

可这就是工作啊,你可以辞职,但无论在哪,都要学着接受和缓解这些压力。因为无论去哪里,最重要的是:你要做完一件事。

你适不适合?行不行?做的怎么样?甚至你为此崩溃,这都不重要。




《我就是演员》有一期,请来了演员李晟、惠英红给一个片段做配角。

过程中李晟的镜头少、台词少,到了有镜头的地方也不在状态,像是在念台词。

到了导师点评环节,章子怡、徐峥、吴秀波把其余演员夸了个遍,独独忘了李晟。

轮到自己发言,李晟说:“我特怕听到喜欢的导师批评,但结果现在连批评都没有。我还真挺失落。”
 
WeChat_Image_20181116111118.jpg
 
李晟有这样的失落,其实是在做这件事情时,太关注自己,也想得太多。

反而无法全情投入事情本身。

前辈惠英红给她的建议是:

“你把心情豁出去,可能出来的表演效果会更好。”
 
WeChat_Image_20181116111123.jpg
 
因为事情没做好,我们伤心、自责等,都是自己的情绪;而旁人看到的,是这件事情做的漂不漂亮。

惠英红曾在一次采访中说:

“我要过饭的,也跌倒过的,但是我一步一步走过了那片荆棘。

我的目的地,我都会去到那里的。”

比“没人肯定,很难过”更好的是“我会好好学,我用行动说话”。

事情做得不好没关系,去反省,去行动,你总会做好。




你们经常在后台问我:

我是选择柴米油盐?还是选择那份未竟的梦想?
每天要被这份工作压死,想辞职但下不了决心;



——觉得这样的生活自己不想要。

我换了很多工作,一直是底薪状态。快 30 了,还没存款,感觉人生走到头了;
我觉得自己性格不适合现在的工作,想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但能养活自己吗?



——觉得适合自己的工作永远是下一份。

家里的工作,看起来光鲜,其实糟心事很多。想辞职去外边闯闯,但没别的本事,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知道想要的自己没能力做到。

我们很容易陷入以“我”为中心的纠结、迷茫、犹豫,和自我怀疑中,甚至最后情绪崩溃。

而那些把注意力放在事情上的人,是不会有这样的困扰的。他们想的是:

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解决方案是什么?我可以找谁帮忙?我需要花多长时间应对?
 
WeChat_Image_20181116111127.jpg
 
 


这是一种打游戏心态:你总是要试几次,才知道怎么玩。

如果你总是想着自己行不行?适不适合?就会变成:
 
WeChat_Image_20181116111130.gif
 
如果你想着“我就是要做这件事”,则会:
 
WeChat_Image_20181116111133.gif
 
一位朋友一开始工作也经历过各种否定:提的每一个方案都被否定;甚至就算方案通过,效果也不怎么样。

搞得每天上班她都在哭,周末还要去看心理医生。但她还是坚持下来了。

她说:“最崩溃的时候,我都没想过辞职,因为我这是我想做的。而且我的确在这个工作里得到了很多进步。”

如果你想尝试一件事,一定要豁出全部力量去行动,这时你的恐惧会被勇气、和行动取代。

我曾给你们推荐过曾国藩的自传,他说的一句话我印象深刻:

“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便做之。”

即做事情有一半的把握就开始做。因为事情会牵着犹豫不定、自我怀疑的我们往前走。

到了一定年龄,我们会觉得自己的事业到了一定瓶颈,也觉得自己可能没能力去做一件事。其实,这没什么好迟疑的。

就像曾国藩说的,决定成败的,不在高处,在洼处,不在隆处,在平处。全看人能不能在棘手之处,耐得住烦。

他流传很广的故事,是小时候在家背书,小偷在梁上听。小偷都会背了,曾国藩还没背下来。

这样的故事从来不是告诉人如何快速成功,而是告诉人:

如何挺过长跑。

一个资质平庸的人,如果真诚地投入每一件事,也可以有很了不起的成就。





我知道你累,你迷茫,你每天要默默崩溃好多次,你还经常这么问自己:

要不要做喜欢的工作?
在老家还是北上广?
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想去创业但又不敢?
……


这些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

只有在完成事情的过程中,才能得到一个好结果;你想要的目标和终点,也只能通过完成事情一步步去接近。

人真正的强大,是抛却自己,抛却自我犹豫、自我怀疑,以及做事不顺时偶发的脾气……然后低下头,去做自己想做却又一直犹豫的那件事。

能力不够,做事不顺,那又怎样?

不要相信你自己,相信你做的事情。

要知道,未来会出现的东西,现在不会没有萌芽。

这萌芽,就藏在你正在做的每一件事情里。



晚祷时刻:

总说自己迷茫啊、徘徊啊、心思不定要多想想啊,其实一直在回避一个事实:

行动力不足的人,是没有选择权的。
 
 
 
文章来源:新世相
https://mp.weixin.qq.com/s/jdrdMAlBdzuDiYdJi-cfdQ
已邀请: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