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孩真正长大,是从丢人开始的

Sayings:

先问你一个问题,你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想尝试某件事,想追求一个人,但总觉得自己还没准备好,怕做不到。最后决定,再等等吧,以后吧。想着想着,放弃了。

同事林小四说,这种人叫:被动型无欲。

她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想做一件事,又怕做不到,所以从来不表现出想要的样子。

今天的文章很动人。是林小四写的,写给很多像她一样的人。

她想告诉你:人生没有“准备好了”这回事。

如果你想要,你就要准备着丢脸,准备着失败,才能接近你想要的未来。
 
 
你是不是一个被动型无欲的人:
得到的不满意,想要的得不到

作者:林小四




我经常对自己感到不满。

做了两年新媒体编辑,天天在写稿,篇篇不满意。直到此刻,我写下的每一句,都让我觉得羞耻。

一是写得好的那么多,我算什么;二是自己有些想法不成熟,写出来太幼稚;三是觉得是不是等自己准备好了再写?

按说这是好事,有自知之明,进步空间大。

但问题是,知道自己做得不好,我就先认怂。写一篇文章之前,先暗示自己:一定打动不了人,一定阅读量不好,一定……

为了逃避批评、否定、失败,心理上我主动选择躺下。

得到意料之中的结果,就会说:我就知道会这样,果然如此吧。

前几天看到微博博主@语文指挥中心 的词:被动型无欲。

意思是因为长期以来要什么什么得不到,就变成了无欲无求的状态。别人以为是看淡一切,其实是无奈。

这说的就是我。




这本该是属于自己的困惑。但我今天写出来,是因为看到太多和我一样的人:

想做怕自己做不好,就不做。还总会从这件事中看到各种困难,给自己找借口。

比如有些人总说自己没时间,于是有了拖延症。

想出国留学,这事拖了很久了。
一是一直没时间准备,二是我不能拖累父母,三是担心读完回来还找不到现在的工作…… @beast



比如知道做这件事的代价很大,但没做成的代价更大,所以退而求其次。

做着一份没什么成就感的工作,一直不敢辞。
一是社会和现实让我不得不这么选,二是这份工作还算体面,找不到更满意的……@鹿鹿



比如把自己没有,说成自己不需要。

高中读完没有考上大学,当时也觉得没什么大不了。
觉得别人用四年时间来读书,而自己是用四年来在外面打拼……@蓝浅



大家一方面,不满意自己现在的状态;

一方面,早早认定自己能力不足,永远做不出满意的结果,也就不会真的拼尽全力去争取;


回想第一份新媒体编辑工作,我总说:我入职的第一个月就知道自己会走。

因为我怂。所以早早在心理上主动放弃。

我怕逻辑能力不够、我怕表达还不成熟……

所以常常熬夜到凌晨,甚至通宵,写的也是平庸的,别人挑不出毛病,但也不会被触动的内容。

那时候的我,宁愿让别人觉得平庸,也不敢表达自己真正想说的,更不敢努力争取自己真正想要的。

有个女孩曾哭着跟我说自己考研准备了几个月,临考前一天放弃了。“觉得自己考不上”。
我太理解她了。

你可能没想过:

对一些人来说,虽然心酸、不甘,但要他承认失败,比让他开始做事,迎接成功,容易得多。

不过就是承认一句:

我就是个普通人嘛。
不甘,却只能如此。




但我们这些人往往也很拧巴——

做成了,成功来的太突然,心里也会不安。

演员春夏有段时间就是这样的:她还没认真做,就达到了别人眼里一个很高的水平。

因为一部电影,她从没人认识的小女孩,变成了影后。

2016 年金像奖颁奖典礼上,公布名单那一刻,她自己都懵了。
 
WeChat_Image_20190312151009.gif
 
摄影师杜可风在台下使劲给她鼓掌,她站上台去,还在忐忑地吐舌头。
 
WeChat_Image_20190312151014.gif
 
她是真的怕。

之后她人就躲起来了,还把奖杯放到床下藏起来,对外说怕落灰。

明明已经“成功”,看起来却更不满意。

接受《人物》杂志采访时,她说觉得自己不配。“我不相信我能做好”

“我多么希望是在我万事俱备的时候东风才来啊。

而不是在我什么都没有,我只有一艘破船的时候,东风就来了。

但我不知道我要去哪里,我的设备,我的船不能支持我航行这么远的道路……”
 
WeChat_Image_20190312151018.jpg
 
我还没怎么发力,还没有展露出最完美的自己,怎么忽然就被认可了?这还远远不够啊。

有个朋友说,自己小学时写的作文就是全校范文,到了大学凭着一股蛮力写了很多人物稿,写的全校人都知道他。

“但很难接受自己写的那点破玩意,就被认可。”

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的斤两。

直到他做了记者,有次采访,他熬了三天两夜,费了很大精力,微博往上翻了七年,查遍了所有资料,甚至连履历都能倒背了。

结果他痛苦地写了两三天稿,发现真的是写不出自己想要的内容。

一直以来,对自己的怀疑也得到了印证:“我就说自己不行吧,终于被全方面碾压了”。

感受到碾压的同时,人也渐渐拧巴——
想要的我得不到;得到的我不满意。

如果事情只到这里就算了,但这会影响我们对自己的认知。

每遇到一件很有挑战的事,他总是会说: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再努力也是普通人。

最近新接了个项目,按说年轻人都会跃跃欲试,把握住机会。他呢,该努力的也会做。

周末只吃了一顿饭,赶出了一个提案。但提完方案跟我说:这个提案一定会被否定。

一个作家说过:我不敢下苦功琢磨自己,怕终于知道自己并非珠玉;然而心中既存着一丝希冀,便又不肯与瓦砾为伍。

对自己不满,也自觉无力改变,还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




我的同事宋温暖从小就想去日本生活。

曾经,她连说也不敢和人说这件事。

现在,开始和一个朋友列起了“去日本”的大纲:
 
WeChat_Image_20190312151024.jpg
 
她一直不敢说自己喜欢的,因为曾经的生长环境让她不敢想。

毕竟,没说之前,自己还是个普普通通小女孩;说了之后实现不了,那就是真的丢人了。

曾经,家人对她最大的期待,就是她去读离家十五分钟的大学。每说起这事,她也总是皱着眉头,摇摇头说:家里真是个灰土土的地方啊。

同时,日本动漫鼓励着她。《海贼王》里传说有个空岛,所有人都知道,所有人都不信。直到那几个小孩,坐着船飞上了天空,发现了空岛。宋温暖一直记得空岛。

她坚持要出来的勇气,也是那时候的动漫给的。

可能是压抑久了,现在的她就算想,也不敢跟人说了,觉得说出去就实现不了。

有一次我边喝酒边追问她,你以后有什么打算?她一脸懵地看着我说:没有啊。

让人以为她真的看淡一切无欲无求

不过她倒也没像我曾经那样,消极躺下。也努力过,但总会轻轻松松给自己设置障碍。

比如找很多借口——

她大一时准备转日语系,结果考了年级第一,连申请书都写好了,但最后没敢提。

还给自己找了特别多借口:

转专业成本太高了,要多交学费,还要再回大一多学一年;

家人也不同意。总说所有人都能在山东呆,你为什么不行?

再比如总是为没做的事后悔——

前段时间有个考研选题,凌晨一点多我们还坐在办公室聊。

她说考研出分当天,寝室楼门下贴了张红纸,上边毛笔字工工整整写着她羡慕的同学名字,和考上的大学。

当时在一堆恭喜的氛围里,她抱了一下同学,说:好棒啊!恭喜你!
但脸上的笑有点挂不住。
不由自主就感到难过。
觉得自己失去了机会。

这是她现在又羡慕,又后悔的事:如果当时转了专业,或者当时考了研,现在是不是已经去日本生活了。

有个道理我们很早就知道,却常常做不到:

在我们能力不足,不够成熟时,就该上场了。


宋温暖这个人,曾不自信到从来不敢用自己的名字,刚来新世相就取了个毫无存在感的名字:小象。

直到最近几个月她才跟我说:对于别人,真是羡慕够了。

最近,去日本生活的想法,终于有进展了。而且那些曾经鼓励到她的,她也用来鼓励过你们了:

28 年后重看《灌篮高手》,才明白青春就是用来失败的;
数码宝贝 20 年后重拍,突然发现我们才是第一批被选中的孩子;
……


这些爆款文,都是她写的。

因为想通了,既然永远不可能“准备好”,那么最好的上场时机,就是现在。

我们承担不起事情已经结束,自己还没上路的遗憾。




我们还是会提前看到事情最坏一面,还是会在准备不足、能力不够时觉得羞愧,但想办法避免最坏的结果,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

对你来说,可能是想换工作,可能是想出国留学,可能是想学一门外语;对我来说,是写这篇文章。

虽然我依旧觉得丢人,但也记得邱晨曾经在微博上说:对表达怀有羞耻感,是成长最大的敌人。

羞耻心阻碍的,是你接下来的成长。
 
WeChat_Image_20190312151031.jpg
 
我还看到这条微博更多人的评论,发现有些看起来已经做得很不错的人,在没有做到足够好时,也在忍受着羞耻心,强忍着不满意。

但和我不同的是,他们一边不满,一边继续提升能力——


学会插入文本框就得上台讲PPT;
我就是靠着恬不知耻走到了今天;
学会唱第一首歌,就得拿来出道;
众目睽睽之下,分分秒秒都在被凌迟的感觉;
……

一路担心自己能力不足,勇气不够,一路慌张、羞耻,但也一路走了下来。

我们总想着“等自己准备好了,再去……”,一下子就想交出人人都满意的答卷。

但其实只要迈出那一步,就会发现:

人生就没有“准备好”这件事,只有“时刻准备着”的状态。

准备着丢脸,准备着失败,准备着无限接近真正想要的未来。
 
 
 
文章来源:新世相
已邀请:

一颗小柚子

赞同来自:

人要自信,想做什么就去做啊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