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一个"几乎能去任何公司的人",需要哪些素质?

这个问题灵感来源于以下文章:
Day in the Life at Pinterest: Jason Wilson
中文翻译版可见:Pinterest 设计负责人 Jason Wilson 的一天
知乎推送给了一个很好的定性,“几乎能去任何公司的设计师”是怎么工作的。整篇读下来,我看到的是一个产品设计师对设计的热情。

这篇文章也让我想到自己。留学生毕业了,是回国还是留在外面?留在这里,是进西人公司“融入主流”好,还是回归华人圈子和母语环境,更加容易些?又有好多留学生都说,在这边找工作不比国内容易,因为失去了主场优势和语言障碍。但我们反观自己,除了客观环境,内在还有什么需要补足的呢?

所以想请大家一起来分享,自己在实习或者工作中最深的体会,或者身边敬佩的人有哪一点最值得学习。或者从雇主的角度谈谈,希望聘请到什么样的人。
已邀请:

酥萌萌 - 知无不言

赞同来自: 赵平原 听故事的人

我自己先来抛砖引玉一下吧。先上结论:首先要有担当,做一个让别人放心把事情交给你做的人。

N 年前在电视台里实习做国际新闻编辑,当时里面的带教师兄至今仍然是我心中的榜样之一。让我深深记在脑子里的,是一位负责三审的老师对他的一句评价,“把新闻交给他,基本上不用操心。”

由于国内“特别严格”的媒体环境,做新闻编辑绝对不能出错的——严格的程度,且不论一些实施细节必须查明这些基本的要求,比如时值日本 311 大地震核电站爆炸,辐射单位 “毫西弗” 是什么、怎么计算都要核实清楚,连带有任何暗示意味的影像元素都不能出现,比如奥运火炬传递期间某独分子的旗帜不能出现算是常识。

那么他是怎么工作的呢:

那些数不清的周末早晨,他都会准时出现在新闻中心的编辑室里。乱七八糟的事情都不干,就直接打开两台新闻社的收录机器和电脑,在各大新闻网站开始挑选当天的国际新闻。

而国际新闻是个很 tricky 的范围,因为在 30 分钟的新闻时间里,有时本地新闻不多,可能会长达 10 分钟,有时有本地突发,就只会出现 1、2 条。所以国际新闻除了挑头条,还要根据判断新闻价值重新写稿——文字媒体和广播媒体的稿子是两回事,还要把书面语改成新闻主播用的口头语,再根据价值排序——头条和中段放什么,什么时候要写导语给主播读,什么时候不写导语直接进旁白 ,要准备 1-3 条新闻放最后充时间,再根据改写的稿子重新剪视频等等。

而这位师兄,他不但能做好上面的一切,让上面的三级编审挑不出错,还能不时地挑些比较新鲜有趣的新闻(比如从 Discovery、National Geography 里挑些吸引眼球的题材),在天灾人祸之后给观众们些许治愈,安慰大家世界还是美好的。

对此,各方的反应是,编审老师没空回电视台的情况,一般多会发生在师兄负责上班那几天(个人观察),并且给出上述评价。而我在这位师兄身上学到的,就是努力地像他一样,做一个能够 让人放心 的人——他的工作责任心和新闻理想操守放在了头条里,他对这个世界的眼界和态度,在新闻最后表现出来。

白_熊 - 篮球达人 会计在读 大善人 问吧种子

赞同来自: 张灯结彩

没有任何应有的素质,每个工作要求不同。 一定要说的话:
  1. 对成功的渴望
  2. 孤注一掷的态度

赵平原 - 问吧团队成员

赞同来自:

@苏恩 说的很好,给出了一个好员工的最重要的属性,赞一个。

但我个人认为,没有所谓可以“能去任何公司的人”,人才需要环境,某人在这家公司是能人,在另外一家公司可能没有发挥的舞台,每个公司的文化不一样,员工也就不一样。当然,基本的属性还是一样的,比如@苏恩 的师兄。

题主说的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西人公司还是华人公司?我没在西人公司呆过,没有任何发言权,很想听听其他人的经验。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